关于中小企业企业环保治理问题的思考及建议
发布时间:2017-05-27 10:24:04 发布人:区政协_Admin 信息来源:南海政协

关于中小企业企业环保治理问题的思考及建议

 

广东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连续27年保持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地位。2015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728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广东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10%,外贸进出口总额10230亿美元,约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制造业规模以上增加值2.73万亿元,占工业比重90.1%。广东为全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广东省经济步伐稳健且前景依然可期!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比如: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有相当部分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加工贸易占比较高,部分产能过剩,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比较低,同时,大量的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这样那样的环保问题。

近期,环保风暴席卷广东地区,仅仅几天时间,广东地区多个企业被封被查,原材料涨价,多家工厂倒闭,企业提前放年假等新闻刷爆朋友圈,然而到现在广东环保风暴并没有任何减弱的趋势,反而不断升级!!据透露,截至2016年12月11日晚,佛山全市交办案件共147件,已办结27件,共对35名责任人予以不同程度的处分。11月28日至12月11日,五区共出动执法人员11865人次,检查企业5323家;督促整改企业637家,行政处罚立案68宗,关停企业793家,罚款348万元;破获环境涉刑案件9宗,向公安机关移送环境类涉刑案件11宗,刑拘5人,逮捕6人,移送起诉3人;公安部门带走问话91人。行业一遍愁云惨雾,“涨声”四起,眼见如此形势,不少企业只能干瞪眼,选择减产和停止接单。笔者认为,这次因原材料涨价及环保督察工作开展对业界的影响,远不止面向消费端的产品价格大幅上涨那么简单。

    中国经济经历了长达30多年的高速成长,成绩斐然,但代价不菲,更为迫切的是原有的“野蛮生长”已经遇到了瓶颈,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和思路。我们身边很多行业,在十年前就出现了拐点,大量的小企业蜂拥而至,行业竞争混乱无序,企业为了生存拼命压低价格缩减成本,产品原材料一降再降,这些都是竞争过大,重复产能过多导致的。这种无序的竞争其实对企业自身伤害最大,大家都没法沉下心来搞管理、搞技术、搞创新,一是时间长代价大,二是市场不讲规则,都急着抄近道,很多小企业抱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做得了就做,做不了就跑的想法经营,破坏了行业和市场的基本秩序,丧失了应有的商业道德和规则。    

    管理层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大困扰,这一次的抓环保、去产能,目的是希望以此“净化市场”,淘汰不守规则的企业,教育市场重视规则,按规则办事。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率高达30%,业界亟待一次大洗牌。因此,这一轮的调结构、去产能,最大的目的和意义就是重建规则,强化规则的意识,这样才能长远发展。但通过调查发现,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很难在高压的环保重负下存活,因为要改进设备以达到整改要求不但花费甚巨,而且需要较长的调整期,日后环保装置的运营也是价格不菲,这样的负担不是所有中小型企业都能承受的,因此,有人预测踏入2017年,业界将出现一波倒闭潮。

    中国的实体经济头上悬着原材料及人工成本飞涨、人民币汇率贬值、房地产泡沫和环境严重污染四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任何一把斩将下来,都有可能让企业人头落地。坐卧不宁,惶惶不安的情绪正在实体行业蔓延,如果政府不及时消除这四把利剑,中国的实体经济甚至有可能发生上下游产业链之间踩踏式的破产倒闭潮。调结构、去产能、转变发展方式成了举国共识,但具体怎么调,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转换,这就需要考验大国的魄力和智慧了。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当前企业环保治理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制定适合本地具体情况的环境治理细则,并有效执行

环境问题是可以通过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的,关键是政策要到位,措施要有力,执行要彻底

二、加大社会宣传力度,使得环保治理深入民心

政府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公布全社会污染控制总目标引导企业进行环保生产。同时通过市场行为,也就是能源价格等调控企业环保行为,减少环境污染。工业污染主要是工厂排放废汽废水废渣等,解决措施主要是通过各种法律和经济措施解决,要求工厂减少排放,否则处以罚款,而对于工厂在环保科研、设备方面的投入,政府给以一定的补贴,企业根据生产情况提出环保课题,并且由企业自己组织科研人员,包括院校、社会科研单位的人员研究解决。同时,提倡并大力弘扬健康、积极的消费理念与生活方式,形成全社会愿意为环保产品支出成本的消费理念与消费行为。特别是通过消费行为,制约企业的生产行为,迫使企业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水平。政府在市场上推出绿色环境标志制度,鼓励消费者购买环保产品,而没有绿色环境保护标志的产品,在市场上就得不到市民的认可。一个企业如果对环保无动于衷,消费者就不会满意,市场就会淘汰其产品。也就是说,环保不仅是政府的要求,也是市场的要求。通过这种“两头堵”的办法,政府与老百姓共同努力,迫使企业向环保方向努力。

三、环境治理不能采取手术刀式的治理方式,或运动式的执法方式

大面积停工停产,对于中小企业、对于就业、对于民生、乃至于地方经济,伤害甚大。理论上对于不达标的中小企业实施停产措施对于地方经济影响甚微,但是如果覆盖面过广,会极大影响上下游企业的正常经营及经营成本,因为现在的经济社会,分工很细,每一个规模以上企业都捆绑着一大帮的中小企业,或供应商,或采购商。这一次的环保整治风暴,就导致了原材料疯涨,生产物料缺货的严重问题,导致相当多规模以上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极大影响。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付。所以,对于环境治理,污染排放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处理方式,环境污染问题不是一天造成的,所以治理也不能一天就能完成,需要采取一定的缓冲时间,和治理步骤。让不达标企业能够整改,有时间整改。

四、成立企业环保治理协商辅导机构

中小微型企业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一方面是实体经济处于困境,企业经营困难,另一方面要完全达到环保要求,要改进设备,并长期运转环保装置,这些都价格不菲,如果由企业独立承担确实是百上加斤,难上加难。需要政府成立专门企业环保治理协商辅导机构,给企业提供环保治理的专业辅导、技术支持、设备及资金的支持。环保设备可以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引入设备租赁经营公司,对于目标企业采取设备租赁的方式,完成环保治理的升级改造,并且通过税收减免的方式,给予目标企业资金的支持,并且积极主动进行环保改造的企业与被动的企业采取差别化扶持待遇,对于抗拒整改的企业采取强制关停措施。只有通过引导、扶持、给予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企业才能够有喘息之机,并有机会满血复活。只能放水养鱼、养鸡生蛋,才能使地方经济永葆活力,蓬勃发展。如果固泽而鱼、杀鸡取卵,无异于饮鸩止渴,自毁长城。

五、充分发挥商协会的积极作用

采用行业自律、行业监督、行业扶持的环保治理措施,做好企业及政府管理部门的沟通桥梁作用,协助企业搞好环保治理工作。

 

展望未来

未来先进的企业要努力寻找减少使用资源、减轻环境负担、开发新能源、增进生活幸福感的新的发展道路。企业要靠近资源地,利用当地资源组织生产,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形成企业新的发展模式。也就是说,未来先进的企业要在发展经济、节约资源与降低环境负荷上达到新的平衡。这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

主办:佛山市南海区政协办公室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新三路7号  联系方式:0757-86337482
邮箱:zx@nanhai.gov.cn  邮编:528200  技术支持:佛山市南海区政务网络中心
CopyRight © 2009-2022 by Nanhai People`s Government of Fosha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2067547号-1  公安备案编号:4406050200034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