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南海 活化传统古村落
发布时间:2017-05-27 09:52:20 发布人:区政协_Admin 信息来源:南海政协

美丽南海 活化传统古村落

    

    随着我区城乡高速建设以及生活需求和方式的改变,传统古村落原来的风貌也随之受到破坏。传统古村落独特的建成环境及其历史文化遗产是极其脆弱和不可再生的,活化传统古村落已成为美丽南海建设中的迫切任务。

    一、我区传统古村落的发展现状

    (一)传统古村落数量众多。2012年起,我国传统村落名单已经公布了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数量2555个,南海西樵镇上金瓯松塘村和桂城街道茶基村2个村落纳入名单中。第一批广东省传统村落名单,入选的189个村落中,佛山有11个入选,10个就在南海区。其实,南海区传统村落资源绝不仅如此。在我们的调研中,目前仍保留有各种古建筑的传统村落超过50个。

(二)类型丰富多样。历史的演进,形成了我区传统村落多样的风格和类型。从村落结构和村落遗存文化看,西樵镇的松塘村和百西村、里水镇的汤村,历代重教兴文是儒家文化、仕宦文化的代表;位于桂城街道的茶基村、江头村和九江镇烟南烟桥村,保留着典型岭南水乡风貌,百姓依水而居,民风纯朴,生活悠闲,至今保留了端午赛龙舟、十月初一敬老节等传统习俗,是民族风情龙舟文化、孝德文化的代表;西樵镇的百西村,在丰富历史文化内涵方面,重修古建筑竹编工场,传承佛山市级非遗项目传统技艺——南海竹编,是传统技艺村落的代表。

(三)建村历史久远。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南海郡,郡治设于番禺县,距今两千多年,源远流长的历史,造就了丰富的遗存。传统村落大部分为明清时期建村,保留了大量风格多样、反映南海历史沿革、文化原貌的古建筑和村落结构,其建筑风貌、村落环境是南海逾两千年历史的缩影,折射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脉络,是岭南历史文化的传承,再现了多种文化的渐进与交融。

    (四)文化积淀厚重。独特的区位特点,使南海区传统村落保留着鲜明的地域特色,积淀了厚重的文化传统,民间艺术、民间工艺、民族和民俗风情、乡土文化、名人轶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十分丰富。不仅如此,南海区传统村落历史上更是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儒家、仕宦文化浓郁。

二、目前我区古村落保护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南海区古村落普遍面临着古建筑毁损、传统民俗衰失、古生态被破坏等问题,传统村落保护状况令人担忧。

    (一)保护意识薄弱。传统村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一草一木、一石一碑都携带着历史、民族的信息,寄托着人们的思想感情,而长期生活在村落中的村民,其保护意识尤需加强。

    (二)保护维修资金匮乏。南海区古民居古建筑数量多、规模大,维修需要十分庞大的资金,而当前区、镇两级财政显然无力承担,村民和村集体更加没有能力解决。近年来,虽各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重视,专项经费也逐年增多,但对面广量大的古建筑群维修仍是杯水车薪。现行政策规定文保专项资金不能补贴私人产权的建筑,也使众多古民居古建筑因缺乏经费而得不到保护和修缮。

    (三)没有专门规划编制。在规划指引方面,除了印发实施《有关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条例》和《佛山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以及制定《佛山市南海区特色古村落宜居示范与活化升级工作实施方案》外,还没有制定全区专门的古村落“规划编制”,也没有明确古村落保护与利用的“路径指引”,缺乏对古村落活化升级的总体规划与长期部署。而且由于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约束和要求,擅自拆除、改建历史建筑、破坏古村落历史风貌与传统格局等,这些行为时有发生。

    (四)部门多口管理。在缺少明确法律可依的情况下,现在我区尽管有区升级办统筹,但古村落保护和利用还存在多口管理的问题。例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由国土规划部门负责,“传统村落申报”则由住建部门负责,“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归入文广新部门管理,各部门工作未能真正做到统筹协调。 

三、美丽南海,活化传统古村落的设想和建议

    (一)规划先行,保护与更新利用并举

    1、摸清家底,辨识“策划”与“规划”,拒绝诱惑和忽悠,建立长效保护管理机制。一是摸清传统村落家底。组织建设规划、文化旅游部门对各传统村落每栋古建筑的现状,如权属、破损程度、市场价值、需修缮的工作量、资金投入量等,以及非物质文化遗存,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建立档案。

    2、做好保护规划和旅游规划。制定全区性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中长期规划纲要,把保护与开发建设活动置于规划框架中,实行梯度开发、渐进式开发;完善拟重点开发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规划,明确新村和古村的不同功能定位,统筹好新村和古村建设,做好相互衔接。

    3、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制订《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涉及抢修、迁移、认领、土地转让、房屋登记、资金支持、相关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对农民报建新房时旧房维修责任及技术、材料等要求作出明确要求,使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

    4、加强宏观引导。建立监测体系,完善传统村落警告、濒危警示、退出制度机制;加强土地使用和建设控制,防止盲目性开发和破坏性建设。

    (二)创新开发经营模式,开发活化富百姓

1、打造古镇、古村落,出发点必须是让当地老百姓受益。结合各村资源及特点,创新传统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多元利益主体经营模式,解决融资瓶颈,活化传统村落。

2、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和保护投入力度。建设传统村落游线路步道、自行车道、汽车道,沿途建好旅游标识、游览路线示意牌、景点介绍、凉亭、旅游厕所、停车场等辅助设施,做好绿化、河道治理、排污保洁等设施和建设,改善村容村貌。

3、策划推介树品牌。一个古村落的打造总是要彰显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越深厚就越有品牌价值,策划推介是宣传的重要一环,将每个古村落的形象浓缩为一句简单明了、表述精准而恰切、能给人记忆深刻的“口号”。

    围绕打造广佛旅游胜地进行资源优化、整合、策划,借力大广佛旅游,开发延伸式、差异化旅游,并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整合分散的传统村落,策划传统村落游线路。南海区的传统村落单个规模小,呈点状分散,不具备规模化集中商业旅游开发的吸引力,不适宜作为点面型的旅游景点进行开发,而策划一个或几个主题,整合一条或几条传统村落游线路,将分散的传统村落连接起来,集群化开发。同时,策划建设好步行、自行车、汽车多种交通方式交替的线路,以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二是整合优势旅游资源,打造复合旅游产品。南海区每个传统村落都各具特色,开发中要保持其原真性、乡土性,凸显唯一性、排他性,有的突出建筑特色、有的突出文化特色、有的突出乡土体验,让游客在不同村落有不同体验,充分发掘传统村落中的特色旅游要素,并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休闲运动旅游资源进整合,打造复合旅游产品。

 

主办:佛山市南海区政协办公室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新三路7号  联系方式:0757-86337482
邮箱:zx@nanhai.gov.cn  邮编:528200  技术支持:佛山市南海区政务网络中心
CopyRight © 2009-2022 by Nanhai People`s Government of Fosha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2067547号-1  公安备案编号:4406050200034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