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海村级工业园区环境整治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2017-05-27 09:07:07 发布人:区政协_Admin 信息来源:南海政协
关于南海村级工业园区环境整治的几点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南海区村级工业园一度遍地开花,“村村冒烟、户户点火”现象普遍存在。这种发展模式是南海早期经济腾飞的强大助力,为佛山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衍生了各类环境污染问题,部分村级工业区甚至成为环境整治的“毒瘤”,园区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全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难点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如何整治和提升村级工业园,已经成为南海城市发展与环保治理的重中之重。南海区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局也力推工业园区环境整治,不仅,在全市率先出台《佛山市南海区村级工业区环境整治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村级工业区整治后达到“50、80、90”的管理要求,同时,响应百村升级计划,开展“一村一策”的环境整治。目前,环境整治初具成效。 2016年6月份,南海区民主党派调研组与区环保局一起,现场走访了塱下、联星、叠北等三个工业园区,采取听汇报、开座谈会、实地察看等形式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初步了解了南海村级工业园区环境整治基本情况。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自南海向村级工业园区发出了环境整治令以来,在南海区委、区政府的有力领导和支持下,在各镇(街)、村(居)委的推动下,在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及积极配合下,各级环保、公安、工商等多个相关职能部门做了大量富有实效的工作,南海区村级工业园区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我区各工业园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我们走访的塱下、联星、叠北就是成功整治的样本。 二、主要成效 1、项目入园管理逐步完善。在部分村居的整治提升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规范的、严格的项目入园投资管理制度,较好地从源头上控制新的环境污染。 2、企业污染治理初现成效。按照企业分类整治方式,截至2015年年底,全区已清理淘汰企业700余家,接近1400家保留类企业通过整治改造,基层环境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基本达到阶段整治目标,同时初步建 立了村级工业园整治的村居管理网格,基本确立了网格监管对象名单与专职环保协查员。 3、专项整治和执法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实施“区镇联动,镇街轮动”的工作模式,南海区环保部门近年来保持执法力度不减、执法频次不减的环境执法态势,高压打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 4、制度逐步完善。出台有关环境保护的配套文件,突出“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强化工作体制机制,明确纠错追责,加强能力建设,为整治工作提供制度和基础保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型生产企业环保意识依然淡薄。尽管村级工业园的环境整治已经在部分地区展现新生的活力,但受限于更多的基层自治组织和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人员淡薄的守法意识,依然从根本上阻碍整治工作的推进。在调查走访过程中,偶有发现部分企业污染治理不到位,污染治理设施“重建设、轻运营”,环境保护成了纸上谈兵。生产企业重视追逐经济利益,忽略环境治理的管理、人才、资金、物资投入,严重制约着整治工作的全面推进。 (二)环保基础设施不足,制约优质项目的落地发展。 水污染是村级工业园区最常见的污染之一,目前在南海区很多村级工业园中,零散分布的工业废水排放源头由于收集不完善、水量水质不稳定、处理难度大、处理费用高等而成为治理难点。加上村级的集体用地本身的排污管网建设相对落后,不具备高强度的水污染企业容纳量,无处可排的工业污水只能通过偷排、漏排的方式进行生产,造成工业园区的环境容纳量进一步恶化,影响了后续工业生产的新一轮改造和招商工作。 (三)结构性、行业性环境污染突出。制造业作为南海区的支柱产业,金属加工、机械制造等行业及其上下游产业对金属表面处理、化工涂料等高污染的工艺存在巨大需求。为了配套大型企业的生产需要,村级工业园承接了大量上述的高污染工艺的聚集区,如化工类企业的工艺废气污染及生产废水问题,金属表面处理、电镀等生产企业直排的工业废水污染等,对工业园乃至周边居民区造成较大影响,成为群众环保投诉的热点。 (四)部分村级工业园区整治改造动力不足。村级工业园是各村(居)集体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整治过程中,关停取缔企业导致一段时期内企业主利益受损,集体物业收益下降,企业主和村(居)群众的改造动力不足,对整治配合度不高。此外,整治改造带来的巨额资金投入也使基层政府和村(居)望而却步。 (五)园区规划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混乱。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是一对孪生兄弟。因众多历史原因,我区很多工业园区与城区和周边村庄逐渐连为一体,毗邻居民区和行政中心,这使“工业园区必须距离城区5公里以上”的环保防护要求无法得到满足。加上在发展初期,过于注重招商引资的数量和政绩,引进工业行业混杂,未能对引入的企业进行必要的筛选和引导,也缺乏循环经济的发展意识,给园区建设和集体用地发展留下了隐患。 (六)工作推力分散,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在村级工业园环境整治工作中涉及大量企业的清理淘汰、改造提升,工业区的整体转型和升级,需解决如联合执法、工业区拆迁、污染治理政府资金扶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部门、村居、企业、社会各方力量统筹解决。目前,村级工业集中区环境整治还处于“边试边推”阶段,尚未有完善的联动机制,区、镇两级各职能部门的联动更多地是局限在少数部门之间,局限在文件会议之中,未能形成全面的、机动的、有力的统一工作步伐,严重阻碍整治工作的推进。 7、环境执法监督、整治力量不足。村级工业集中区环境整治涉及范围较广,村级企业数量较多,村级工业集中区的环境整治,涉及16000余家企业,对各级环保部门的日常监管执法构成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具体表现为:1、企业规模小、分布广、位置偏,环境问题发的困难加大。2、企业生产、经营时间不固定,经常都是订单式生产,降低了违法生产被常态化监管的可能。3、企业可持续发展意识低下,经常出现“哪里整治、搬离哪里”的错误经营现象,未能形成规范、科学、长远的进行合法生产思路。 四、现场环境监测需求过大,针对企业是否超标排污的监察,现有的监测能力无法满足日趋增长的执法要求。 五、加强村级工业园区环境整治的建议 充分重视村级工业园区的环境污染问题,着力加强园区环境整治,改善园区环境质量,是加快推进南海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全区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建议: (一)注重规划,发挥规划引导作用,从源头控制环境质量。在改造提升村级工业园时,必须注重三方面,一是要重视产业和乡镇的规划,实现产住相对分离,这样才有利于村工业园长远发展;二是注重通过集约化对工业园发展提质,现有不少村工业园都存在散、小、乱现状,成为发展的环境、资源负担。因此可通过集约化对原有工业实现就地改造提升,同时,集约化后腾空的土地,要设计准入标准,发展相对适合且有一定层次的工业。三是要提高入园企业门槛。严格执行入园管理规定,所有新上项目都必须经过严格审查,必须符合村集体用地科学发展需求,也要符合各级环境保护政策要求。对区域环境有影响的项目,禁止入园,从源头上防止新污染源产生。工业园区和环保部门要坚持原则,严格把关,杜绝为完成招商引资任务而牺牲公共环境的短期行为。 (二)区、镇政府注重科学引导和政策扶持,为深入整治提供方针指导。 一是经济投入方面,在改造过程中,仅靠村级资金改造可能会压力较大或积极性不高,可大胆引入社会资本、社会力量进行改造,实现政府、村、社会三方共赢。二是思想建设方面,加大对社区、经济社的宣传引导,通过开展系统的专业培训会议、组织优秀成果实地考察活动、组建完善的奖惩考核制度等,带动村居组织和经济社群体加大对村级工业园深化改造的长远利益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基层物业出租和管理水平,从思想觉悟层面推动村级工业园的环境整治。 (三)不断完善环保基础设施,促进工业污染集中治理。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必要时也可以引入社会资金,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统一工业污水治理、统一工业废物收集处置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力度,为社区工业改造提供优良可持续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实际生产状况的跟踪检查,增加监测频次,对排污量大的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设施,实时掌握企业的排污情况,指导和督促企业按要求建设并运行好污染治理设施,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四)提升环保行政执法水平,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一是加强环保能力建设。政府要在环保部门人员编制、监测设备和经费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保障,加大环保和法律专业人才的招聘引进力度。同时要配备必要的监测装备,提高环境监测能力。二是坚持专项行动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依法严厉查处屡查屡犯、偷排偷放、超标排放和故意不运行环保设施等环境违法行为,通过重罚的措施使部分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无法生存,自动淘汰。要切实加大巡查力度,实行24小时监视工作制,在做好日常监督检查的同时,加大夜间、节假日的监察力度,对发现违法排污企业向社会公开曝光,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等问题。还可以通过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等方式对企业进行环保抽查,监督企业规范经营。 (五)完善各部门、机构间的联动工作机制。针对村级工业园环境整治的共同目标,环保部门应该牵头,通过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镇街政府、村居组织、社会服务机构等的沟通交流,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分析整治过程存在的难题和部署下一阶段工作目标,从多维度整体推进整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区环保部门可以赋予、委托村居组织承担更多的环境监管协办职权,将精细化管理深入到村居环境管理的每一个细节,甚至可以将企业守法排污的排查工作任务作为成为居(村)委、经联社环保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六)发挥典型效应和群众监督作用。树一批红典型。认真总结试点整治的经验,树立一批如塱下、联星、叠北村级工业整治的先进典型,以其为样本加强宣传。抓一批黑典型。集中审判、公开曝光等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发挥警示震慑作用。同时,强化群众参与监督。及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村级工业环境整治情况,并实施环境违法有奖举报,调动群众监督参与村级工业环境整治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