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南海”,进一步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
发布时间:2015-05-08 09:10:54 发布人:区政协_Admin 信息来源:南海政协
建设“美丽南海”,进一步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 民革南海总支 水是生命之源,水的清洁与否,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水资源也历来是城市的灵魂和命脉,水环境的好坏更是城市综合素质的体现,良好的水环境在保障城市的和谐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健康和谐的城市水生态环境,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不仅能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更能全面改善周围城乡人居环境,形成水清、岸绿、景美、人文和谐的局面,大大提高城市的品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据《焦点访谈》播报,中国有90%的河湖受到了污染,有很多的水,是劣五类水,不能饮用,也不能用于灌溉。这说明中国的污水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也给我们现在的水环境敲响了警钟! 我们南海地处西、北江下游,辖区内有西江干流、北江干流及其支流的西南涌、南沙涌、佛山涌、顺德水道、潭洲水道、平洲水道等八大水系596条内河涌,水网总长1527公里。南海作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在经过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的快速发展之后,水资源消耗过大、水污染也很严重。据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的相关资料显示:2012年西南涌、雅瑶水道、珠江西航道、水口水道水系都未能达到其功能水质要求,其全河段均属于劣Ⅴ类水质,水质状况均为重度污染。而官山涌平均污染指数比2011年还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官山涌水质状况为重度污染,河段水质有所恶化。受多种因素影响,596条内河涌水体大都污染严重。水环境质量与环境容量问题已成为制约南海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改善水环境质量状况,逐步恢复水体自然生态,是率先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美丽南海”的迫切需要。 一、目前南海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污水管网仍不完善。自08年进行内河涌整治以来,南海已经累计投入河涌综合整治资金近80亿元,其中建成的污水管网1000多公里,大的架构已经搭建起来,但是连接各村居以及工业区的二级管网仍没有全面铺开,入河污染源未完全截除,污水处理厂“吃不饱”,处理能力滞后。 (二)破坏水环境成本低,人为水污染依然存在。一些企业和居民不守公德,向河涌随意排污和乱倒垃圾,个别企业为规避排污检查执法,工业污水偷排严重,直接影响河涌整治成果。 (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未能覆盖到广大农村社区。目前除了部分城中村能收集污水进入城镇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外,大部分农村社区没有系统的排水管道,不少排水管道均为雨、污合流,污水直接排至河涌,严重污染了河涌水体。 二、相关建议 (一)进一步加快扩建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排放,是提高河道水质的关键因素。除了继续加强控源截污、雨污分流、零星企业、居民纳管工作之外,必须统筹规划。第一,尽快扩建各镇污水处理厂,按照满足需求,适当留有发展空间的原则,提高污水处理规模和产能,解决截污纳管后猛增的污水处理问题;第二,加大力度建设连接各村居以及工业区的二级管网。 (二)水环境治理要有综合规划和长期治理的前瞻性战略 水环境治理近期目标为治黑治臭、两岸治脏治乱,远期为形成绿化休闲功能。消除黑臭只是完成河涌水环境治理的阶段性任务。河涌整治是自然生态、城市功能、社会文明有机融合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建议: 1、河涌整治要从区域水系规划入手,理顺区、镇、村各级河涌功能,顺应自然规律,构建科学合理、引排顺畅的河网水系,为河道整治形成科学依据,打下坚实基础。 2、将水系规划纳入区域发展规划。完整科学的水系规划应提升法律地位,纳入城市规划、区域经济规划、社会发展规划,从保护水资源和城市战略资源高度加以刚性定位,设立不可突破的底线,以后建设规划和项目立项涉及河道生态安全,应由水务主管部门审核,并采取一票否决制,从约束机制入手,遵循河道整治长效规律,根本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回归绿色GDP的生态发展理念。 (三)探索特色的生态治理 生态整治技术在欧美以及日本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态工程技术是解决河流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满足生态觉醒后现代人们追求回归自然的需求的主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 1、河涌整治在设计上尽量恢复河流的近自然状态,依据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河道,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景观异质性,强调景观个性,促进自然循环,构架城市生态走廊,实现河岸带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在建设中,结合河道流域具体地质、地貌、水文、植被及区域经济条件,遵循“宜宽则宽、宜弯则弯”的思想,恢复河道原有的结构形态和自然特征,提供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自然环境,重建水生动植物生态系统。 2、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维护河道健康生态,做到以人为本,建设生态驳岸,把水、河道与堤防、河畔植被连成一体,通过科学的配置,在充分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建立起阳光、水、植物、生物、土壤、堤体之间互惠共存的河流生态系统。 (四)实施科学合理的人工调水方案,提高河涌自净能力 南海地势平坦,河道落差小水流缓慢,靠潮汐自然调水已不能解决河道水动力问题。建议尽快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人工调水方案,实施调水引流工程,加强河道水体交换,加快水体流动、促进水体循环,弥补水体自净能力不足,以达到改善水质的效果。 (五)加大宣传教育,形成河涌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 加强群众环保意识教育,要使每个人都清楚认识到自己是水资源保护的受益者,也是水污染的受害者,又是水资源治理和保护的责任人。其次,在河涌水环境治理和河涌保护的过程中,应尽早改变广大群众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被动地位,在河涌养护的监管工作中,提高河道周边居民参与度。如可以在河涌周边树立铭牌,公布监督电话,构建举报和反馈机制,充分发挥居民爱护家园的积极性,提升河涌养护的总体效果。 水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不是仅靠政府的一纸文书和大手笔投资、大力整治就能顺利实现的,它需要我们每一家企业和每一位居民身体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