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6日一早,在南海桂城环岛南路旁的佛山林至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化学实验室里,一位身穿白色实验服、戴着手套的工程师正进行着一项实验,神情严肃而专注。他就是刚刚获评为“佛山卓越工程师”的南海区政协常委、ACF发明人、软谷实验室创始人王博伟。
在一周前的2月18日,佛山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王博伟在大会上获授予为“佛山卓越工程师”。回想起当天的场景,王博伟仍然历历在目、心情激动,这一崭新的荣誉也成为了他继续追求卓越的全新动力。
非科班“材料魔术师”
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
ACF是什么材料?王博伟告诉记者,它其实是一种人工软骨仿生吸能材料。随后,在公司展厅里,记者见识到了它的强大作用。
只见王博伟拿起一颗重达7.26公斤的铅球,从近1米的高度自由落体,落在ACF人工软骨仿生吸能材料上,铅球只是轻轻弹起来一下后就稳稳地停在了材料上,材料完好无损!
“铅球自由落体的瞬间冲击力峰值可达到10吨,但是我们的材料可以将10吨的冲击力化为无形。”王博伟说,ACF人工软骨仿生吸能材料可以吸收90%以上的冲击能量,性能实力远超其他各种吸能材料。
如今,王博伟是仿生吸能材料领域的专家,也是该领域颇有名气的创业者,但鲜为人知的是,王博伟并不是材料学科班出身,他在大学本科时主修法学,后来读研究生时的专业是可持续发展,接触高分子材料试验始于刚毕业时入职了一家化学材料企业,这段经历为他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2006年3月,王博伟在南海桂城夏西租了一个小型实验室,这便是软谷实验室的雏形。
最开始,王博伟和团队研究的是可以内置的无限接近于人体关节软骨构造的仿生材料,最终由于粘液分泌、临床等问题宣告失败,但他们却有了意外收获。
“经过检测发现,我们的材料被确定不能内置,但是在做冲击测试的时候发现它能吸收近70%的冲击能量。”王博伟告诉记者,材料既然无法内置,于是就拿出来外用,用于解决冲击和振动的问题。
经过多年超过10000次的试验,王博伟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了ACF人工软骨仿生吸能材料。
作为一种多尺度的微纳米结构功能材料,ACF材料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目前已经应用于运动、医疗、汽车、航空航天、军工、建筑、机器人等领域,甚至日常生活中的衣服、鞋子、头盔等等,只要涉及到冲击防护、缓冲减震,ACF材料都能发挥作用。

与城市同频共振
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春天里”
“如果没有佛山产业链的基础,没有佛山各级政府对于人才、项目的支持,实际上我们的项目很难做起来!”
如今能取得如此大的成果,王博伟直言离不开佛山这片土地给予他的帮助和支持。
一方面,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工业门类齐全,而且成本低廉,对于科技成果转化能够提供极大的帮助;
另一方面,一直以来,佛山始终把人才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宝贵财富,采取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让人才得到实惠。对此,王博伟深有感触。
2月18日,佛山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提出要紧紧把握高质量发展大趋势,在变中求进,在变中突破,大力推进产业与科技融合聚变,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我感到无比振奋!作为科技工作者,我觉得我们的春天来了!”王博伟不禁感叹。而在大会上荣获“佛山卓越工程师”更是给予了他新的动力。
“这一荣誉对我而言,一方面是对我过去研究成果的认同,另外一方面是对我极大的鼓励!”王博伟表示,新的一年,他将继续带领团队把实验室和基础研究做好,不断扩大ACF人工软骨仿生吸能材料的生产规模,深耕各个应用领域,同时开放合作,帮助佛山本地的制造业企业开展转型升级,努力为佛山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