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职业教育如何实现校企“双向奔赴”?委员、专家论道献良策
发布时间:2022-09-23 14:53:42 发布人:区政协_Admin 信息来源:南海政协
当前,社会认可度不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技能人才供应规模偏小,相关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供给与产业链人才需求不平衡等,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性因素。
如何激活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在产教融合中找到突破口,形成校企双向奔赴的局面?9月16日,南海区政协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以专题议政的形式举行,政协委员、专家代表围绕促进产教融合、创新办学机制、出台校企合作激励措施等话题畅所欲言,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产业发展的现代化,离不开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南海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唐棣邦表示,接下来,区政协将通过广泛宣传政策、传播共识、凝聚智慧,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别人士、委员企业家们,持续关心和支持南海的职业教育发展,共同营造浓厚社会氛围,为南海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助力。 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职业教育是为企业发展增值赋能的重要推动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今年5月1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标志着职业教育进入发展新阶段。 南海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难点痛点?如何发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作用,化解地方产业人才供需矛盾?带着这些问题,今年初,南海区政协开展了“激活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并围绕职业教育发展中体制机制、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队伍建设、学生培养、投入等5个重点问题形成了调研报告。 数据显示,南海区现有高等职业院校6所,在校学生约3.3万余人,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10所,在校学生约2.5万余人。专业覆盖了机械制造、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医药卫生、教育艺术、公共管理与服务等9大类。 区政协常委、文教体卫和文史委员会主任张苑发介绍,南海区职业教育资源丰富,目前,南海区中职学校基本形成了良好的产学合作发展体系,校企合作企业189家,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企业点数18个。专业设置上各职业院校形成了错位发展,初步形成专业集群。 张苑发表示,调研中也发现,南海区职业教育发展还存在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同度不高、学生及家长在认识上有偏差;产教融合度不高,职业教育不能满足制造业发展需求,教师技术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校企合作激励措施不足、投入不足等问题,需要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为南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委员建议关键词:更贴近动态调整专业设置,让人才更加贴近产业所需 作为民营企业代表,南海区政协委员、佛山市南海区合亿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公益更关注如何推动职业院校专业错位发展,让专业建设更有针对性,让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更加贴近产业所需。 孙公益提到,南海区现有高等职业院校6所,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10所,含机械制造、机电自动化、交通运输等9个专业大类,但智能制造类专业开设不足,如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产业中,人才储备不够。孙公益建议,政府要引导各职业院校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进一步优化专业区域布局,实现特色专业错位发展。 突破找人才难,留人才难的困局,孙公益还建议,加强职业教育正面宣传和正面引导,持续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关键词:更丰富丰富校企合作形态,探索“以岗待训”人才培养模式 多年在南海创新创业的区政协委员、佛山市南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伦永谦为南海职业教育点赞。他表示,近年来,南海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开展了多项新探索,成立了南海区职业院校“政校行企”协同创新联盟,争创广东省示范职业教育集团,但随着数字化产业升级改造,企业面临结构性缺员的矛盾尤为突出,还需要不断丰富校企合作形态。 伦永谦认为,南海可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双边多边技术协作。“企业用人单位走进职校,围绕产业人才需要开设职业指导课程,通过企业实训基地,探索‘以岗待训’的专项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的转变,形成独具南海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加强行业技能人才培养,还要发挥行业协会带动作用”。伦永谦建议,要构建政企联动服务机制,鼓励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区内行业协会合作,开展技能提升、市场营销等培训,弥补产业人才缺口,为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关键词:更互通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探索校企共建特色学徒制 如何发挥产教联盟的最大优势,为南海产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技能人才?南海区政协常委、农工党南海总支副主委、南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狮山分局副局长郑世明认为,需加大产教融合的统筹力度,要建立产教联盟信息化管理平台,畅通沟通机制。 郑世明建议,可充分利用产业园区、职教园区、产教联盟、职教集团的优势共同搭建信息交流平台,让合作成员单位增进相互间的了解,提供人才供需信息、行业发展、政策法规等服务。“需要注意的是,行业协会要发挥行业性、权威性、中介性和服务性的优势与作用,做好行业指导与协调,确保信息交流平台的全面性和可行性。” 此外,郑世明还建议,探索校企共建特色学徒制试点项目,采用“中职+高职+企业”三元融合模式,建设中高职一体或中高本一体特色学徒制培养试点。 专家观点01 佛山市南海开放大学副校长陈建城是本场会议的教育代表,从事职业教育已经有28年。他说,近几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全方位支持职业教育,南海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在国家、省、市等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 陈建城直言,当前,南海传统制造业正面临转型升级,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新型生物医药及大健康、安全应急与环保、智能机器人等 6大战略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喜悦之余,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南海产业技能人才培养不足、职业教育在服务区域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短板等问题。” 如何更深一层实现本土培养的技能人才为“南海所需”?陈建城建议,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体系,采用第三方评价等方式加强评估督导,推动职业院校提升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和岗位迁移能力。 陈建城还建议,落实产业技能人才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补贴政策,支持企业积极申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质,鼓励企业高技能人才到院校担任企业兼职教师。 探索“共性化+个性化”培养为企业精准输送人才 作为专家代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技术学院院长张友能认为,人力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深化产教融合,能够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产教融合向上对接高新科技成果和企业自主创新成果,向下通过职业教育和企业的联合实践落地。目前,人才培养的速度远跟不上技术迭代的速度。” 对此,张友能建议,南海区政府要从谋划南海区战略性新兴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角度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他举例,南海可以搭建集研发人才、企业代表、职校人才的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服务,同时也可以承接高校的研究成果,使研究成果产业化落地。 针对人才培养,张友能说,“学校对学生进行共性化培养,但企业需要的是个性化的人才。”他指出,需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通过政府搭台,鼓励企业在职业院校设立实训基地,采取“共性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学徒制落地,为企业精准培养输送人才。 现场回应更好发挥政府统筹引导作用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与产业现代化同频共进 南海的目标:努力实现到2025年建设20个优势特色专业群,100个校企合作项目、100个公共实训中心、50个产教融合型企业、1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等目标任务,为全区制造业发展输送技术技能人才2万人以上,使全区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1万。 职业教育是南海区2022年重点推进的民生实事之一。今年以来,南海在学校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集中发力,多措并举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副区长秀芳表示,接下来,南海将深入实施《南海区产业技能人才培养提升实施方案》,做实做强南海区产教联盟,利用好南海区产教联盟信息化管理平台,发挥产教联盟统筹引领作用。在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方面,南海将精准对接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制造类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产业集聚创新发展需要,重点建设数字化智能制造、智慧物流、工业机器人等高水平专业群。 此外,南海还将通过实施职业院校扩容提质培优工程,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企业能力,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稳步推进属地高校建设等措施,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技能人才队伍提质增强,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今天的会议是南海政协今年第五场“月度协商议政会”,也是一次专题议政性的常委会会议。唐棣邦表示,产业发展的现代化,离不开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要深化对职业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职业教育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培育更多符合本地产业需求的技能人才。 在唐棣邦看来,要让职业教育更加适应产业变革的方向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更加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求,除了要发挥好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之外,也要更好发挥政府的统筹和引导作用。同时,进一步优化完善职业教育相关扶持政策,通过政策资源的引导,吸引更多社会资源的参与,推动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全面激发职业教育活力,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和产业现代化的同频共进。 会议审议通过区政协十四届委员增补名单和常委候选人建议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