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材料|关于加快推进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0-07-31 17:43:09 发布人:区政协_Admin 信息来源:南海政协

关于加快推进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

 

区总工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的大幅增长以及群众消费能力的提高,城市产生的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对城镇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压力。根据生态环境部(原环保部)的数据统计,2016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为2.03亿吨,2017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为2.15亿吨,2018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为2.28亿吨,持续高位增长的城市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全国大中城市一个重要的污染来源,做好垃圾分类已经刻不容缓。2019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为进一步了解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南海区总工会以佛山市南海绿电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以及部分垃圾分类试点单位为主线进行了专题调研。希望通过以点带面,对南海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盘点,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垃圾产生量。生活垃圾主要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集市贸易与商业垃圾、公共场所垃圾、街道清扫垃圾及企事业单位垃圾等。据了解,目前南海区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不低于3800吨,一年约139万吨。据预测,未来生活垃圾产生量呈递增趋势,垃圾处理压力较大。

(二)垃圾处理情况。南海区垃圾末端处置主要依靠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南海绿电再生能源有限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情况大至如下:污泥干化处理厂45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一厂150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厂150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三厂(在建)1500吨/日、飞灰处理车间200吨/日、垃圾渗滤液处理车间1000吨/日、餐厨垃圾处理厂300吨/日、生活垃圾转运控制中心5000吨/日。垃圾日处理能力虽能基本跟上产量,但面临未来生活垃圾变量的不确定性、产量的增长性,垃圾分类工作仍需大力推进。

    (三)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情况。一方面,试点示范效应初见成效。为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2017年,南海区试点推行生活垃圾源头细分工作,逐步在部分学校和小区推行生活垃圾“四分类”,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在垃圾分类前端,南海区垃圾分类试点已200个,包括物业小区、城市社区、学校及机关团体等单位,覆盖7个镇(街);在末端,全区7个镇(街道)建设了1座资源再生处置场,专门分流处理园林绿化垃圾、大件垃圾,各镇(街)也基本建立独立的厨余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年花年桔收运处理体系垃圾“大分流”模式初见成效。

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创新举措,提升分类成效。各试点结合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多种举措,循序渐进式推进。例如,里水镇遵循先易后难,先行先试原则,在新兴社区实行垃圾“四分类”,组建一支由垃圾分类督导员、居民代表、义工以及垃圾收集员共同参与的专门队伍,采用熟人带队上门指导回收与督导员驻点垃圾箱督导投扔相结合的方式,新兴社区480户居民区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70%,减量率为40%,取得一定成效。桂城街道在试点区域摆放电子垃圾箱,对指定几类可回收物品进行收集并实行积分奖励。同时,环保教育也在积极开展。例如,南海绿电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六五”世界环境日为契机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南海校区合作开辟了广东省首条校企环保旅游线路,通过校企旅游合作项目,深化“城市好管家、行业好典范、社区好邻居”内涵,实现环保文化与工业旅游的有机融合。又如,各镇(街道)多个试点单位通过环保知识宣讲和环保舞台剧表演,让学生和居民在轻松的氛围当中学习环保和垃圾分类知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居民对垃圾分类认知度不高。垃圾分类是从西方引进的观念,中国传统对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为就地焚烧或是填埋,不注重将垃圾变废为宝。调研发现,多数居民分类意识不强,对垃圾分类知识了解不够全面深入,没有垃圾分类的生活习惯,更缺乏相关的垃圾分类常识,第一道防线比较薄弱。特别是一些对社区没有归属感的流动人口,认为这纯粹是尽义务的“繁琐事”。人们对如何分类不太明确,如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虽然看起来容易,但是在生活中就难以辨别。以塑料袋为例,有的塑料袋是可降解,有的塑料袋是不可降解,非专业人士基本无法看出,人们在垃圾分类的时候难免存在疑虑。此外,由于垃圾有着多样性和复杂性特点,宣传方面难以面面俱到,也不容易做到全面覆盖讲解。

二是垃圾分类设施日常辨识难。目前,我区有些区域设置红、蓝、灰三色垃圾箱,有些设置红、蓝、灰、绿四色垃圾箱,另有些只设置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垃圾箱设置的标准不一,直接影响投放效果。一些“四分类”区域,在设施和人员投入方面配套较为齐全,垃圾分类投放效果较好,但也面临着高成本的现实。每个人对是否可回收都有不同的理解,而在垃圾箱旁并没有设置明显提示。有的垃圾箱造型相同,颜色不同,分类标志并不明显,给垃圾分类投放造成不便。

三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强。一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垃圾分类主要靠财政投入,但目前经济下行,特别是减税降费后,财政支出也有巨大的压力,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到垃圾分类工作投入。另一方面人员投入不足。垃圾分类是一项耗时耗力的长期性工程,环卫主管部门以往主要承担市容环境卫生、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理等工作,若增加垃圾分类工作职责后,人员将严重不足,垃圾分类效果易打折扣。

四是监督执法较为薄弱。推行垃圾分类,执法是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但垃圾分类的监管执法在实施时面临管理对象众多、监管成本高等许多难题。尤其是流动人口众多,更增加了工作的难度。若管理和执法不能到位,则相关法规政策将难以落实。

三、相关建议

一是切实提高民众垃圾分类意识。转变观念始终是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最关键、最艰巨也是最根本的方面。政府应当采用各种措施,使民众乐意参与到垃圾分类回收的行动中。一方面,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等传统宣传方式与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介新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在全社会向民众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并且采取举办晚会、有奖竞赛以及建立垃圾分类主题公园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在学校、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的学习和考核,迅速培养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骨干力量和后备力量;再一方面,充分发挥垃圾分类操作员、督导员、管理者和志愿者的积极作用,引导民众在具体实践中提高垃圾分类意识和操作能力;此外,可借鉴北京市劲松中社区、上海宝山区等垃圾分类成功城市经验,采用积分兑换奖励等多种灵活方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垃圾分类的强制性。目前,广东省已出台《广东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南海区也出台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将实施方案纳入行政执法体系中,细化强制垃圾分类的流程和监管措施是保证垃圾分类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逐步将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以及居民区等作为强制垃圾分类工作的重点对象,鼓励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同时,也要对没有达标的单位进行处罚。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针对垃圾分类工作需大量资金投入,建议政府加大相关扶持政策。一方面增加政府财政投入,设置垃圾分类管理、设施设备配置、宣传教育、智慧环卫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工作专项经费;另一方面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优先完善分类、收集、运输、处置链条必要设施,避免出现前端生活垃圾分类好了,后端运输、处理链条脱节,造成二次混合处理的现象。同时,引导逐步培育或引入一批综合利用厨余垃圾和塑料、玻璃、金属等可回收垃圾以及处理有害垃圾(废镍镉电池、废日光灯管等)的龙头企业,解决垃圾分类回收后各类物资的处置出路,提高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率。

   四是压实相关主体责任。各有关部门负责本单位、本行业垃圾分类工作,并建立垃圾分流减量工作任务推进时间表,定期检查工作进度,严格按照进度达到效度。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居民小区垃圾分类的“最后一公里”,直接影响到垃圾分类工作成效,建议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物业管理条例》和物业管理标准合同范畴,及物业服务企业评级考核、绿色物业管理评价标准等,倒逼物业服务企业主动承担垃圾分类工作。

主办:佛山市南海区政协办公室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新三路7号  联系方式:0757-86337482
邮箱:zx@nanhai.gov.cn  邮编:528200  技术支持:佛山市南海区政务网络中心
CopyRight © 2009-2022 by Nanhai People`s Government of Fosha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2067547号-1  公安备案编号:4406050200034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