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发言材料:以城镇化为契机,探索人口管理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5-04-02 17:23:22 发布人:区政协_Admin 信息来源:南海政协

以城镇化为契机,探索人口管理新模式

致公党南海总支

2013年初,佛山市委市政府首次提出实施“产城人融合”战略。佛山三年升级行动计划以来,南海区也结合实施“中枢两翼,核心带动”的战略,逐步推进东中西部城市发展,进一步加速产城人融合,推动“人”的城镇化。可以说“广佛同城新西关、南海城市客厅”呼之欲出。

南海区提出东、中、西三大片区协调发展战略,旨在形成“城市南海看东部、产业南海看中部、文化南海看西部”的层次分明的城市空间格局。随着城市升级的推进,经济实力和城市环境的不断提升,高端的项目为东部引来了高端人才,中部狮山镇作为工业大镇,从2005年以来,庞大的外来务工人员队伍占据了总人口67万人当中的六成以上,西部南海正朝着将城市生态主动转向集约化和集聚化融合的发展方向进发,一条旅游大道将助推西部南海城市、人文与产业的融合,三镇总人口是60万人,通过环境和文化聚集人气,也吸引不少外来人口。

大量流动人口在南海就业、生活,为我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给南海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尤其是治安管理带来严峻挑战。大量的流动人口聚居在城郊结合部或“城中村”,形成流动人口聚居点或“同乡村”,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衍生许多社会问题,部分违法犯罪分子也逐步向团伙犯罪、有组织犯罪转变,甚至形成黑恶势力,对社会治安稳定构成严重威胁。流动人口在求职谋生、权益保障、社会地位等方面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导致社会矛盾加剧,引发社会冲突。尤其是作为东中西板块发展突显的南海,一方面东部以高新科技的优势吸引了更多流动人口,中部以工业为重主管着密集劳动力,管理和服务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如何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是南海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课题。

“人”是城镇化的核心,而“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最大特点。“人”的城镇化要解决转移人口“如何市民化”和“人往哪儿去”两个问题,专家学者提出,“市民化=稳定就业+服务均等+安居乐业”,和“城镇化=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城市繁荣”这两个公式。为此对引导南海甚至全市、全省流动人口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一、运用科学的数据模型,对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进行科学测算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导致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为了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人口分布和增长速度必须趋于合理。对城市本身来说,城市的用地规模、城市布局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组成和规模都与城市人口规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城市人口规模预测合理与否,将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建议与国内外咨询机构展开合作,运用科学的数据模型,对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进行科学测算,为科学规划社区、城镇功能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另外,相关部门运用预测数据对各片区中心镇进行因地制宜的功能设置,并提供政策扶持,增强其产业和人口聚集能力,提升中心镇的综合承载力,让各片区中心镇发挥就近、就地吸纳人口的优势。

二、建设和完善贯穿城市东、中、西三大片区的的交通骨架网

    以交通网络串联各片区,增加片区内、片区间的人、财、物的流通效率,为各片区居民的居住、工作与游憩活动之间的联系创造条件,既方便人们生活,也缓解中心城区人口压力、提高片区活力。随着南海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人口不断向城市和交通便利的城镇转移,大大增加了区域中心的压力。建议相关部门大力发展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网、甚至是水路交通网络,以多层次的交通网络增强片区中心的辐射能力,从而把周边的镇街纳入块状的城市圈范围,缩短中心城区与周边镇街、片区与片区间、中心镇与周边镇街的时空距离,构筑具有南海特色的“一小时工作生活圈”。 

三、构建“智慧城市”管理平台,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监测、分析、整合以及智能响应的方式,综合各职能部门,并整合优化现有资源,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

(一)搭建区级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城市管理资源的横向共享和业务整合。如构建在电子政府基础设施之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无线通信技术为平台,以数字地理信息为基础,结合移动定位系统、数字通信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平台,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声、像、图、文字四位一体的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针对城市部件的检查、报警、紧急事件处理、警察督办等功能。

(二)通过城市可视化运行管理、综合管理、交通出行管理、社会综合管理的智能化应用,实现城市公共安全、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各领域的智能响应和运行。集约化建设城乡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平台,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依托信息化手段和物联网技术,构建信息共享、服务便捷的全新智能社区形态。建设完善智慧城市应急指挥管理系统,加强对流动人口、重点人员、特殊人员的服务管理,综合利用各类公共视频资源,创造宜居城市。    

(三)建立“智慧人口”计划生育综合管理平台。以体现民生为先,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信息载体功能,积极打造新颖的民生工程宣传平台。融合数字媒体平台、互联网平台、微博平台、热线平台、短信平台、人工智能平台,将各类人口计生民生法规、惠民政策、宣传教育、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信息,智慧化提供给广大市民。突出便民利民,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全面实现人口计生业务信息化全覆盖,建立“一站式”信息化服务平台。强化流动人口宏观辅助决策能力,建成实有人口和计划生育动态监测体系。

四、强化社区(村委)服务功能,按照人口规模、资源配置和服务管理规划建设社区(村委)服务功能区

    (一)完善社区(村委)属地化管理。依托社区(村委),明确区、镇(街)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各自职责,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共青团、工会、妇联和有关社会团体在促进流动人口组织化和自我管理中的作用,形成综合的服务管理体系。

    (二)改革社区(村委)服务职能。精简机构和压缩层级和横向调整社区(村委)区划,引导人力、财力、物力向社区(村委)倾斜,推动社区和村委成为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基础。社区大厅(村委会)将社区日常管理、计生、社保、就业、综治、文明创建等群众性服务工作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有机结合,推行“一门式”服务,增强流动人口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拓展社区(村委)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内容。加强社区(村委)建设,不断丰富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功能,为流动人口提供人口户籍、计生、就业、居住、医疗、子女教育、社保等多方面服务内容,引导流动人口更好的融入社区。

    (四)充分发挥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区组织、居民(村民)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多种途径,让居民(村民)能按照自己的生产生活需求和居住需求去管理社区(村委)。激发社区(村委)居民(村民)参与热情。从社区党员、楼栋长、青年志愿者、居民群众当中,招募治保员、调解员、巡防员、计生信息员等工作队伍,在社区的指导下,配合开展流动人口专项社会事务服务与管理工作,确保服务不留空档,管理不留空白。

    (五)实行“自治自管”。吸收流动人口中的优秀人员参与社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在流动人口居住较为集中的社区组建“新居民”社居委,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等自治组织和流动人口法制教育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提高流动人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以狮山为例,位于佛山高新区松夏工业园的树本产业家园正式开园,该项目以服务企业、产业工人为目的,旨在为员工在企业、园区找到“家”的归属感。在这里,产业工人可以报读兴趣班、听培训讲座,以及交友、寻求法律援助等,而且全部都是免费服务。一方面,狮山通过城市升级建设基础设施和配套,同时吸引高端产业集群落户;而另一方面,在狮山的城镇化蓝图中,还有一个核心理念“基层善治”,意思是让非户籍人员享受同户籍人员一样的基本公共服务,最终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怎么把这些转移人口真正能够市民化,让外来务工人员真正能够融入狮山这样一个全新的社区当中。

    五、根据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强土地、投资、产业和人口落户等相关配套政策调节,引导人口合理流动,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成人口、产业和资源协调配置的空间开发新格局

中部以产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引导大力承接发展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带动人口集中。西部一方面是通过产业的引进和优化,另一方面是通过文旅来聚人气。进一步加大和禅城、高明之间的文旅合作,通过开放心态来吸引更多人进入南海西部。支持改善民生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吸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制定差别化的人口落户政策,引导人口向中西部转移,缓解中心城市东部城区的人口压力。

六、大力推行信息化动态化为重点,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水平

拓宽人口信息采集传输渠道,完善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查制度。完善重点人员动态管控和特殊人群帮扶帮教办法,建立流入地与流出地两头管的工作机制,强化城市流动人口聚居地集中整治和农村人口流出地治安防控工作,集中排查整治治安混乱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维护治安稳定。进一步完善暂住人口登记、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制度,规范流动人口登记就业居住环节管理,推动实现流动人口管理规范化。

七、统筹协调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扶持中小企业,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加快西部小城镇建设,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流动人口就近转移就业。挖掘西部旅游区农业内部就业机会,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加强流动人口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实施劳动预备制培训,提升流动人口职业技能素质。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主办:佛山市南海区政协办公室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新三路7号  联系方式:0757-86337482
邮箱:zx@nanhai.gov.cn  邮编:528200  技术支持:佛山市南海区政务网络中心
CopyRight © 2009-2022 by Nanhai People`s Government of Fosha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2067547号-1  公安备案编号:4406050200034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