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文艺思想为指引,促进南海粤剧曲艺传承发展
发布时间:2018-11-12 17:02:53 发布人:区政协_Admin 信息来源:南海政协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大戏”,广东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流行于岭南地区等粤人聚居地。南海是粤剧的发源地。早在汉代,南海县佛山镇的表演艺术已十分盛行。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出现,粤剧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是融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粤曲是由粤剧分支出来的,是广州方言区流行最大的一种大曲种,用广州方言演唱。粤曲盛行于广州、香港、澳门等地,并传播到东南亚、美洲华人聚居的地方。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形成独立的剧种。它的音乐性强,曲调优美动听,注重声腔艺术,有独特的风格和地方特色。其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梆子、二黄、牌子曲、小曲、歌谣构成其整体,同时亦吸收诸如龙舟、南音、木鱼、粤讴、板眼等民间说唱艺术。粤曲的唱腔也由原沿用戏曲的小生、武生、小武、花旦、公脚、花脸、正旦、正生、丑生十大行当,归为大喉(男角高腔)、平喉(男角平腔)、子喉(女角专用腔)等三大主要喉腔。

一、南海粤剧曲艺发展现状

历史上南海区粤曲、粤剧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所以群众自发的私伙局常年都会有活动。目前南海七个镇街都有镇属的曲艺队,个别社区、村居也有私伙局,据不完全统计,截止至2017年底,南海共有98个曲艺队或私伙局,常年开展粤曲、粤剧活动,形成了群众受众面广、而且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艺团队。

还有,南海约有10间小学、幼儿园开展粤曲、粤剧传承项目。学生、老师、校长对粤曲、粤剧进校园有深厚的兴趣,每年都在省的戏曲“小梅花”荟萃和少儿曲艺“明日之星”大赛中取得喜人的成绩。

但是,一方面,由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外来文化的冲击,许多年轻人追捧流行文化、港台视听娱乐文化,造成曲艺骨干、爱好者断层,乐手、唱家人员老化。另一方面,由于各社团和镇街文化站都没有配置粤曲、粤剧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正确的艺术引导和辅导,造成曲艺队(私伙局)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难登大雅之堂。

目前南海在传承粤曲、粤剧方面的师资严重不足,形成不了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严格制约了曲艺的传承和发展。

另外,教育与文化部门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未能达成共识,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平台和认可,许多学校在开展传承工作中顾虑重重,阻力很大。

2、南海粤剧曲艺传承发展的建议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中,自觉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同时要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迫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15〕5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发布<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中宣发【2017】26)、《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6〕11)和《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佛府办〔2016〕53)精神,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建议如下:

(一)组建“南海实验粤剧团”(暂名)。粤剧在我区群众中基础深厚,极具岭南特色,是南海人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据统计,南海全区登记在册的曲艺队伍达200余支,每支队伍或常规或不定期“开局”,聚集一处吹拉弹唱以自娱自乐,愉悦身心。但由于南海的专业剧团在上世纪80年代已解散,至今仍没有一支业务过硬的粤剧队伍对基层镇街起示范指导作用,所以,各镇街曲艺队伍对于戏曲活动的开展,大多情况下仅限于自娱自乐的层面,而对于“粤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要求的“传承推广”还有所欠缺,南海的群众戏曲暂处于一个自然的、原生态的状况。鉴于此,为进一步做好粤剧的保护传承,有必要成立“南海实验粤剧团”(暂名)。负责排练粤剧戏曲传统精品剧目,创作、排练原创剧目;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推广交流活动,代表我区开展粤剧戏曲对外文化交流;开展粤剧戏曲讲座、培训和辅导;送戏曲表演进校园、社区等传承推广工作。

(二)组建“南海青少年粤乐团”(暂名)。培育一支本地年轻化的广东音乐演奏乐队,形成曲艺伴奏人才梯队。带动群众对粤乐的认识和参与热情,形成良好氛围。乐队由南海区粤剧实验团负责管理,配合粤剧实验团开展交流、培训、辅导和送戏等传承推广工作。

(三)建设中小学粤剧特色学校。每年确定3-5所试点学校,各试点学校要制定实施方案,将戏剧课程纳入本校课程教学计划,结合音乐课程开展戏曲教学,并成立校园戏曲社团;制定相关政策,协助、扶持试点学校聘请戏曲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确保每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戏剧知识讲座;支持粤剧院团、私伙局到各级各类有条件的学校举办专场演出、普及讲座等活动。

(四)加强粤剧戏曲私伙局管理和扶持。做好私伙局的社团备案、活动登记等规范化管理。引导社团到民政部门进行社会组织注册;通过公共文化发展扶持资金对粤剧戏曲私伙局进行扶持奖励;定期举办培训班,交流观摩活动;继续完善发展粤雅曲坛项目。

为达到我区粤剧曲艺传承发展的目标,各级政府、文化部门、教育部门及有关社团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各级政府、文化、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粤剧曲艺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促进粤剧曲艺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各级政府、部门必须把促进粤剧曲艺传承发展提上议事日程,切实加以重视。

二是各级政府、各类社会机构要加大对粤剧曲艺传承发展的资金扶持及支持力度。成立南海实验粤剧团每年需要经费100万元以上,成立南海青少年粤乐团每年也需要30万元以上,还有粤剧曲艺进校园、私伙局活动等传承发展工作,均需要大量的资金保障。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对粤剧曲艺传承发展的扶持力度,确保促进粤剧曲艺传承发展的主要任务顺利实施,保障落实戏曲传承发展经费。还要发挥社会力量,实现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支持粤剧曲艺健康发展。

三是发挥区文联、区文化馆及区曲协、区剧协的主导作用。开展粤剧曲艺讲座、培训和辅导,送粤剧曲艺进校园、社区,举办粤剧曲艺精品及原创剧目展演等活动,活跃我区粤剧曲艺氛围,促进艺术交流,重塑我区粤剧曲艺中心的地位。



 

主办:佛山市南海区政协办公室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新三路7号  联系方式:0757-86337482
邮箱:zx@nanhai.gov.cn  邮编:528200  技术支持:佛山市南海区政务网络中心
CopyRight © 2009-2022 by Nanhai People`s Government of Fosha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2067547号-1  公安备案编号:4406050200034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