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南海区教育创新的意见
发布时间:2017-05-27 09:45:19 发布人:区政协_Admin 信息来源:南海政协

关于加快推进南海区教育创新的意见

 

提案背景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区委相关精神,打造“品质教育,学在南海”的区域教育品牌,在全社会进一步培育创新创业意识,夯实创新创业技能,培养创业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助力地方创新创业发展,不断提高区域竞争软实力。

    一、现状分析

近三年教育发展的主要数据(一)

  项目

 

年度

投入(亿元)

学校(所)

学生人数

市级以上名师人数

幼儿园

中小学(含中职)

区域内大学

中小学学生数(含中职)

小学一年级入学人数

非户籍学生在读人数

2013年

37.24

318

204

7

291100

30050

148460

224

2014年

39.44

331

206

7

291969

29570

153020

242

2015年

41.74

344

207

7

300832

33323

163478

249

注:南海区域内7所大中专院校: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在校生4620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北院,在校生6613人;广东东软学院,在校生8354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12320人;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在校生9180人;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在校生1976人;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南海校区(南海电大),在校生6210人。共计在校生49723人。

近三年教育发展的主要数据(二)

  项目

 

 

 

年度

高考数据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区域

一本上线

本科上线

万人上线率

人数

上线率

人数

上线率

2013年

47000

6.60%

235000

33.00%

63.3

30.51

4701

12.62%

20212

54.29%

91.3

暂缺

南海

2054

14.43%

8400

58.99%

112.3

67.14

2014年

6100

8.1%

262000

34.85%

64.2

32

6019

16.17%

21835

58.66%

92.7

63

南海

2570

17.83%

8658

60.07%

112.7

69.39

2015年

72100

9.56%

280100

37.15%

65.3

33

7116

19.21%

23545

63.55%

94.2

63

南海

3013

21.05%

9382

65.53%

113.9

72.42

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广东省的数据来自相关网络材料,佛山市数据由市教育局办公室提供。

全区基础教育事业普及水平主要指标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优质的教育提升了南海长远竞争力和市民幸福感,教育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水平不断提高。当前,我区制定并公布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方案,确定了5大方面18项重点工作,形成了“1+5+N”一揽子行动计划,以创新发展激发教育活力,以协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内涵,以开放发展拓展教育资源,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着力推进区域教育品质的全面提升,建设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创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南海教育居安思危,深化改革提升品质,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更好地服务全区的创新驱动发展。当前,教育在创新驱动方面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教育基础资源结构性失衡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位日益紧缺,成为南海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的新瓶颈,也成为创新创业者扎根南海的制约因素。随着南海区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产业集聚,人才汇集,非户籍和户籍常住人口显著增长,原有的优质教育资源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位的需求,2015年全区提供一年级学位3.3万个,但约有3.5万适龄儿童提出入学要求,学位缺口达2000个,其中桂城和里水房地产业以及狮山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三个镇(街道)正面临更紧张的学位需求。

(二)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同步发展问题。职业学校分散且规模小,缺乏高职院校的引领,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大。南海是产业大区,是全国、全省重要的传统工业重镇、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未能与南海产业发展同步,人才培养不能完全与企业对接。职业教育要在服务国家高新区、金融高新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等平台上着力寻找新的突破,更好地促进南海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性发展问题。质优价廉的幼儿园未能充分满足市民的需求,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优质学前教育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分布不够均匀。财政性投入相对不足,且资金投入未发挥出应有的效应,政府分担学前教育办园成本比例有待提高。学前教育管理力量不足。幼儿教师队伍待遇整体偏低,素质有待提高。幼儿园办园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保育教育质量水平有待提高。

(四)不断自我完善和提升教育品质问题。教育评价仍然比较单一,过分重视分数,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仍未能达到群众的要求,要进一步探索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国际竞争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水平还需提升。要运用技术创新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改革学业评价和提高教育管理效率等。

三、教育创新建议

以创新驱动来提升南海的教育品质,同时用优质的教育服务南海的创新驱动发展。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全面提升南海教育品质。以充满活力的区域教育生态,满足创业者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为南海城镇化飞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以优良的教育环境吸引创业者前来创业,提供安居乐业的最佳教育环境。建议如下:

    (一)扩大供给,大幅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优质学位,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1、扶持、激励镇(街道)新建、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制定扶持镇(街道)新建、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专项资金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区级财政教育专项资金政策导向作用,更好化解人口相对集中的城镇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紧缺问题。未来五年,全区将新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28所,扩建138栋大楼。详见下表。

全区未来五年新建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览表

年份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镇(街)

拟建学校数(所)

扩建数量(栋)

拟建学校数(所)

扩建数量(栋)

拟建学校数(所)

扩建数量(栋)

拟建学校数(所)

扩建数量(栋)

拟建学校数(所)

扩建数量(栋)

桂城

1

4

3

 

3

 

 

 

 

 

九江

 

 

1

 

 

 

 

1

 

 

西樵

1

6

 

 

1

 

3

1

 

 

丹灶

1

3

 

2

 

1

 

1

 

 

狮山

1

14

4

 

1

 

 

 

 

 

大沥

 

1

 

4

1

8

4

6

2

 

里水

1

10

 

19

 

19

 

19

 

19

全区

5

38

8

25

6

28

7

28

2

19

 

2、科学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启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一轮学校配套布局与专项建设工程,根据社会、经济、人口的发展变化趋势科学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完成《佛山市南海区基础教育配套专项发展规划2016—2030年》的编制工作科学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重点配置新开发区和城乡结合部的优质教育资源

3、加快出台《新建住宅小区配套教育设施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进一步明晰全区新建小区配套教育设施规划建设与管理标准、移交和办证的具体办法,确保小区配套小学和幼儿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移交和投入使用。

4、完善政策,健全和做实入学配套措施,解决好高端人才子女和非户籍人口读书问题。消除创业者的后顾之忧,帮助解决创业者及企业员工子女的上学问题等,以良好的教育环境增强我区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吸引力。落实《佛山市南海区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解决办法》和《佛山市南海区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试行办法》相关规定,对符合政策的非本地户籍人口子女实施绿色通道,100%保证入读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符合一定条件的非户籍随迁子女实行积分入学;对博士后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则享受与户籍学生同等待遇。

    (二)产业导向,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夯实学生专业技能,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1、调整学校布局,促进中职学校上档次上水平。整合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丹灶校区。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深化普职融通、校企合作、国际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做好区域内职业教育统筹规划,从顶层思考职业教育与社会、企业的关系,完善中职与高职的对接培养,推动中高职一体化办学。

2、优化学校专业设置,主动对接南海产业发展。各职业学校按照“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提升传统专业”的思路,实行错位发展。南海信息技术学校做强机器人、数控技术、信息技术专业;盐步职业技术学校做强3D打印、内衣、机械模具专业;南海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做强高速机加工、学前教育、电梯维护专业;九江职业技术学校做强烹饪、汽车维修、金融服务专业,南海卫生职业学校做强医护、康复、电子商务专业,形成“一片一品、一校一品”专业发展特色。

3、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技能。把创业教育课与就业指导培训课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大力推行职业院校毕业生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并重制度。加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创业、就业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整合校外资源,邀请成功企业人士、专家学者开展创业指导,分享创业经验;继续开展才智大学创业公益讲座、参加“招商地产杯”创业大赛、佛山市青年创业大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创业体验。加强政府统筹,从学校教育、社会服务、政策支持等方面引领创业工作,实施政策扶持创业补贴,鼓励学生创业。

(三)协同创新,发挥教育在校企合作和建设三大平台中的功用,提高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1、牵头成立南海区高校产学研促进会。发挥区域内7所高等院校资源聚集优势,搭建区内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地方政府之间,高校与地方企业之间协同创新平台。协助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共同确定改革思路,共建中外合作高等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

2、牵头成立南海区职业教育政校行企协同创新联盟。促进职业院校“政、校、行、企”协同创新联盟暨校企项目对接工作,搭建“政校行企”一体化合作平台。

3、牵头成立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研究院。南海区、中山大学、广西大学、贵州大学四方联动,近期将联合三所高校召开会议,挂牌成立研究院。各校将根据我区需求,各提出一个近期研究的课题。

4、拟在三山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建设国际学校,不断完善配套教育设施。

5、继续推进教育部“蓝火计划”项目,助力南海教育及产业发展。

(四)公益普惠,大力构建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体系,补强南海教育短板。

1、出台系列政策,加强宏观指导。出台南海区优化学前教育发展指导意见、南海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南海区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指导意见等。

2、优化资金使用,提升公益普惠水平。设立学前教育发展奖补专项资金,落实学前教育发展的各项配套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村(社区)集体办或委托办为普惠性幼儿园。

3、加大管理力度,促进优质发展。健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完善幼儿园准入门槛;鼓励和支持优质幼儿园以集团化的模式扩大办学规模,统筹城乡之间、优质幼儿园和薄弱幼儿园之间的均衡发展;建立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全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华南师大、南海一职幼师培养项目,建立以名园长(教师)工作室为龙头、优质幼儿园为基地的实训模式。

(五)强基固本,构建充满活力的教育生态,培养现代创新型人才。

    1、创新学生发展指导机制,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设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基于教育质量监测大数据,探索人才培养的分类化改革,不断探索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培养方式的创新,提供多元的成才路径和发展平台。对有特殊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建立相应的个性化指导机制,为其发挥特长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和制度保障。

    2、多渠道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和建立校内外青少年科技教育体系,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科技教育。创建南海青少年科学院,创设学生院士制度。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科技创新理念,激发创新思维。积极开发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举办校园科技节,建立校内外科技实践活动基地,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为青少年开展科技活动提供支撑。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教育,将《南海知识产权教育读本》纳入中小学教学用书范围,把知识产权教育切实融入本土中小学课堂。办好每年一届的南海区“詹天佑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积极参加省级、国家级和国际科技大赛。推进中小学“创客”教育。培育一批具有科技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青少年学生,为南海提供创新创业人才储备。

    3、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培养身心健康的南海学子。按照1000:1的规定,配足配齐心理专职教师,全面提高专职教师的专业水平。进一步发挥我区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的辐射作用,继续推进创建国家、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工作。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心理辅导室场地及设备设施的建设。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抽样检测工作,全面掌握我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创新我区中小学生心理预防预警和危机干预”工作,加大对学校心育工作的督查力度。

    4、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家校教育同步协调。在中小学校建设好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充分利用南海区家庭教育数据库,将家—校—社连成线,为家庭提供数据依据。组建“幸福家庭讲师团”,选拔和培养100位导师。创建南海区家庭教育“家长学堂”,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家庭教育相关资讯。建立南海家庭教育微课堂,拍摄制作系列微课,在南海教育信息网及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宣传。

5、创新评价机制,提高教育治理水平。开展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试点,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以创建“办学规范、品质领先”教育示范镇(街道)、示范校为抓手,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深化教育内涵,提升办学水平。与北京师范大学签订协议,加入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区域监测联盟;完善教育质量监测与提升体系,健全教育质量提升机制,开展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工作;设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提升”实验项目和实验学校,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诊断、挖掘制约南海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全面促进南海区教育质量提升。

6、促进互联网+教育的技术创新,保障教育的创新发展。搭建教师专业发展支撑平台,实现互联网+教育、管理、科研、培训与评价的高效便捷服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管理效率。搭建云录播平台,实现课堂教学在线评价,打造南海品质课堂,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推进灵动课堂(互动课堂)、电子书包、学生核心素养在线评价等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支撑平台的广泛应用,促进互联网+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互联网技术下教与学的方式创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创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模式,大力推进以《朝阳学堂》和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南海分台(朝阳视频网)为承载平台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努力实现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化,基本形成“人人用空间、生生有特色”的良好局面。

主办:佛山市南海区政协办公室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新三路7号  联系方式:0757-86337482
邮箱:zx@nanhai.gov.cn  邮编:528200  技术支持:佛山市南海区政务网络中心
CopyRight © 2009-2022 by Nanhai People`s Government of Fosha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2067547号-1  公安备案编号:4406050200034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