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互联网+场馆”平台,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7-05-27 09:42:27 发布人:区政协_Admin 信息来源:南海政协

关于建设“互联网+场馆”平台,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的建议

 

随着南海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越来越注重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据统计,2015年末南海户籍人口128万人,外来人口达216万人。立足打造全民健身品牌的南海,逾发面临着汹涌的健身需求与体育场馆建设严重滞后、体育场馆不足的矛盾。

对此,区、镇要按照南海城镇化的发展,做好体育场馆的建设规划,适应当前和今后群众全民健身的需要。据了解,今年初区政府已发布《南海区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体育场馆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但这些场馆的建设需要一个周期,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充分发挥现有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可以在短期内解决燃眉之急。率先在全国建立起数据统筹局的南海,信息化基础较好。而使用互联网做底层架构,进行“互联网+”精准化政务服务,亦是建设民生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对南海区的体育场馆总体建设进行摸底后,结合蓬勃兴起的体育行业协会,围绕群众体育爱好者需求,南海区可考虑建设“互联网+场馆”平台,对群众体育大数据进行捕获、存储和分析,从而提升南海现有的体育场馆使用率,真正实现政民的双向互通互动互信,也可以通过数据据掌握人们运动的情况,为体育场馆的合理配置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建设“互联网+场馆”的理由

(一)现有南海体育场馆设施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根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31日,南海区共有体育场地5717个,用地面积677万平方米。其中,室内体育场地632个,场地面积48万平方米;室外体育场地5085个,场地面积629万平方米。以2015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40万人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6.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99平方米。这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与市2.2平方米的标准和我区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2.6平方米的标准,尚有较大差距。

 从全区体育场地类型来看,82种主要体育场地类型9个,场地面积463万平方米;其他体育场地类型1个,场地面积242万平方米。其中,在82种主要体育场地类型中,数量排名靠前的体育场地分别是体育公园、村级健身活动中心、体育馆、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场(馆)、游泳池、羽毛球场和田径场,共计5254个,占91%。

总体而言,南海区体育场馆基础硬件较好,各类体育场馆设施完备,但人均体育场馆设施远远不足。

   (二)南海群众性体育行业协会多会员数量大

群众性体育活动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南海各体育场馆及行业协会的推动。截至目前,南海区共有区体育总会1个、体育类协会80个,涵盖体育健身休闲、体育场馆服务、体育竞赛表演等类别。这些行业协会,平均每年举办10场活动赛事,对体育场馆的需求十分迫切。

这些行业协会为场地管理和群众运动提供较好的“数据库”,备案信息显示,南海体育场馆具有较完备的情况登记,登记内容包括篮球、羽毛球、足球等类别,为建设“互联网+场馆”平台的大数据提供了具体的支撑。

   (三)南海全民健身的蓬勃需求

 随着广佛同城持续升级,交通便利、人居环境较好、生活成本更低的南海,吸引了更多的广州工作者前来定居。据有关数据,近年来从广州涌入南海的人数约为70万人。随着多条地铁线和轨道交通动工,广州发布最新楼市限购政策后,南海成为了广州工作者定居的优先选择。

 人口涌入后,随着而来的是对生活配套的需求,全民健身已成为城市生活方式,这批新市民对于体育场馆资源的需求,促使政府整合现有体育场馆、行业协会资源,并依据全民健身人员的爱好,选择新的管理方式让场馆使用最大化。

   (四)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模式需要

想健身的外来市民,普遍存在着想运动但对周边场馆不够了解、能否找到玩伴等需要。为让这些“新南海人”融入南海,运用“互联网+”手段,是精准服务的有效手段。此外,当前互联网时代,人们习惯于通过互联网实现掌握信息,预订、交友等行为,而且可以实现快速查询场馆状态、预订或退订,对场馆的有效使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对策和建议:打造“互联网+场馆”精准服务

为了解决不同健身人群的需求,实现“随时查看、一键场馆服务”,考虑借力移动互联网平台,整合南海区体育场馆资源,推出一款“互联网+场馆”平台,方便场馆找到健身人群,健身人群找到场所和圈子。同时,区政府可依据后台的数据库,建立不同的模型,为不同类型体育场馆规划、选址和场馆运营指导等提供决策依据,甚至为南海体育产业提供基础数据。

基于此,建议南海区建设“互联网+场馆”APP,这款App需有用户管理系统、场馆搜索系统、健身圈子卡券交互分享等系统,注册用户后可进行场馆搜索,具有场馆预订和一键抵达的基本功能,以及分享政府提供的全民健身补贴红利等功能。

   (一)共建大平台,共享大数据。

这个移动管理平台,可以对用户进行个人信息、区域、使用场地、运动时间、使用频率等进行登记,通过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一方面可查阅南海体育场馆的使用率,另一方面可洞悉市民核心需求及其分布区域,为体育场馆建设和完善积累大数据支持。这些数据也是南海市民健康生活一部分,可开放给数据统筹局。

总之,构建“互联网+场馆”管理大平台,共享南海全民健身服务大数据,让场馆与互联网连接、与用户、与未来连接,为南海体育产业发展决策提供支撑和依据,是平台建设的核心要旨。

   (二)平台用户有积分奖励,推动全民健身上新台阶。

    对于用户管理和激励方面,建议使用签到、积分有奖、转送卡券等制度,激发运动爱好者的使用频率。用户注册后可查询、预约体育场馆,还可以通过运动次数和时长、每日签到等兑换积分。平台根据用户积分等级,使用体育场馆有优先权;行业协会、公司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积分等级,在举办协会或企业活动赛事时,获得场馆使用的优先权。

通过积分制推动,一方面带动行业协会及其成员进驻平台,促进企业体育赛事的沟通,提升平台活跃度;另一方面获取各个体育项目中的运动“积极分子”,为群众体育赛事储备后备人员。

此外,场馆运营商还可通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推出用户年度健康报告,对用户进行健康指导,增加用户对平台的使用黏性。

(三)撬动社会资源,成立南海全民健身发展基金。

该管理平台开放给南海区所有的体育场馆,尤其要开放给参与市场竞争的体育场馆。当平台用户达到50万后,就具备商业开发可能性。政府后期的投入可逐渐减少,并撬动民间资本进驻,甚至联合成立南海全民健身发展基金,为积极参与全民健身的人群提供直接补贴,用政策红利回馈体育爱好者,从而带动更多市民参与到全民健身中来。

   (四)实时推送优惠信息和卡券,以社交增加用户黏性。

为了促进市民在平台上的互动和交流,用户兑换积分后获得场馆消费券,用于场地消费和采购运动必需品。通过线上交易,用户之间可以进行消费券赠送和抵扣,促进消费券的流通使用,从而增强用户黏性。

该管理平台不仅具有强大的实用和社交功能,还应该兼有宣传推广功能、线上交易以及邀请消费功能。作为南海区全民健身的互动平台,还可以随时推送各个场馆举办的活动信息,并作为南海区重大体育活动的直播平台进行图文视频推送。

(五)整合全区体育资源,迅速推广成为用户标配。

   该管理平台需要持续做好系统升级,做好持久运营的备,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纳入全区规划,整合全区的体育资源,包括行业协会、市民的政策引导,体育赛事推广,政策配套等。同时发动服务南海的媒体力量,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力量进行全网推广,才能迅速推开,成为南海市民标配后,才能取得实效,推动群众体育发展。

主办:佛山市南海区政协办公室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新三路7号  联系方式:0757-86337482
邮箱:zx@nanhai.gov.cn  邮编:528200  技术支持:佛山市南海区政务网络中心
CopyRight © 2009-2022 by Nanhai People`s Government of Fosha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2067547号-1  公安备案编号:4406050200034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