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背景下南海区制造业“工匠”精神的培育——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
发布时间:2017-05-26 11:01:48 发布人:区政协_Admin 信息来源:南海政协

工业4.0背景下南海区制造业“工匠”精神的培育——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

 

    一、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

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 “工匠精神”。市委书记、市长鲁毅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分组审议上发言强调。佛山学习借鉴德国工业4.0,制定‘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佛山行动计划,目的就是要着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再造佛山制造业发展的新优势。”

落实培育工匠精神,关键在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南海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特别是技能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而且对技能人才队伍的素质、结构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但是,技能人才特别是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培养远远跟不上南海产业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南海产业发展的重要掣肘。作为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南海经济,更需要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加速发展职业教育,满足区域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求,才能推动智能制造的工业4.0的发展。

    二、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及总体特征

十八大会议强调,要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现代职业教育的总体特征具有三个特征,一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二是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三是符合职业教育规律。 根据此特征及调研,我们总结出南海区现代职业教育现状与对培育“工匠”精神的影响。

    三、南海区现代职业教育对培育“工匠”精神的存在问题

   (一)我区现代职业教育还未适应南海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一方面,我区目前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不能满足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目前,我区中职学校10所(含技工、民办),学生2.65万人;省市属中职4所,学生1.2万人;属地大专院校7所,学生4.4万人;合计8.25万人。基本满足南海产业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工业4.0的发展,高新区一汽大众等先进制造业企业、金融高新区汇丰等金融保险企业、还有地铁等新型交通运输企业,都要聘用有大专学历的人员,未来我区700多万平方米的产业载体和狮山300多平方公里面积的高新区,三山新城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每年对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需求巨大。

另一方面,专业设置和师资未能适应南海区支柱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我区职业教育的师资大多数是原来的高中教师,缺乏实训操作经验。此外全区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涉及财经商贸、加工制造、信息技术、医护、交通运输、旅游服务、文化艺术、公共服务、教育等9个专业大类39个专业,存在“大类多、覆盖产业广、专业设置重复”等问题。下来,要。配合南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过少,还未适应南海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二)我区职业教育体现不出终身教育理念。

一方面,在“工匠精神”的培育源头上。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重视普通教育、学历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情况较为普遍。读普高、上重点、考名校,成为学校、老师、家长、学生的努力方向和主要目标,成为社会和政府对学校、老师进行考核和评估的主要依据之一,从而影响了“工匠”人才的吸纳

一方面是,中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缺乏衔接沟通,影响了技能型人才的学历及教育提升。南海中职学生和家长对读高职有较迫切的需求,南海中职学生升读高职的学生人数比例低,直接影响了初中生选择读中职的积极性,使中职发展动力不足。与此同时,南海中职与高职之间的升学桥梁没有打通,影响了技能型人才的培育。

   (三)我区职业教育的规划未能很好的遵循职业教育规律。

职业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必须实现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的有机结合,不断增进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标准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实现有机衔接和协调发展。

一方面,职业学校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但却没有培养他们职业技术的文化——对职业技能的追求和执著的坚守,对职业敬畏、对产品负责,对客户负责,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另一方面,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企业缺乏培育“工匠精神”的心态、责任及机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能型人才的心态,也造成了技能型人才的过速流失。

   (四)“技能型人才”的管理缺乏法制层面的约束。

目前,技能型人才流动性大已经成为现实,技能型人才盲目、急促“高薪处流动”的形式越演越烈,很多企业主也只能顺应大潮,不再愿意培育人才,而是重金引进。形成行业、企业等组织对技能型人才均是“重引进,缺培育”的不良环境。这与我国劳动法偏重于对劳动者的照顾有关。劳动者只需要提前30日申请离职或者不申请直接走人都可以,对企业主形成了很大的管理压力。很大程度上对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心态”产出了不良的影响,对“工匠精神”的培育更是起到难以估量的负面作用。

四、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建议与意见

  (一)围绕南海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特色专业设置。

 一方面,完善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加快教师队伍专业化步伐,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制度,兼职教师聘任制度,每年聘请社会能工巧匠、工程技术人才到职业学校任教。

另一方面,逐步围绕南海的新兴产业需求,加快淘汰不适应专业,错位发展,打造特色专业。开设与急需产业对接的新专业,增加3D打印、机器人、智能制造、高速加工等先进制造类专业,增加社会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类专业。

  (二)职业教育要体现终身教育理念。

一方面,在社会环境上,引导社会从观念上模糊蓝领与白领的界限,让更多优秀学生愿意到职业技术学院接受教育,学习生产线上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是,推进中高职课程体系相衔接,搭建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继续学习的“立交桥”,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三)营造“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打造南海“品质教育”。

一方面,在职业教育中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尤其是职业操守和服务意识贯穿培养全过程,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工匠精神”。这方面可以借鉴香港的服务业的经验,他们的服务态度、职业操守值得学习,而且可以借助南海粤港澳高端服务示范区的契机,引入优质服务资源,打造南海“品质教育”。

另一方面,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统筹规划及宏观引导企业与职业学校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现代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标准体系。如《南海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情况预警报告》《南海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实施办法》《南海区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合格专业标准》等。

   (四)从法制层面引导“技能型人才”学习“工匠精神”,提升雇主“培育人才”的积极性。

在这方面,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法规政策,引导“技能型人才”专研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技能型人才盲目向 “高薪处流动”。重视对培育 “工匠”的企业奖励和扶持,减少企业在“培育”后留不住人才的管理压力。

五、结语

在推动新一轮南海创新创业的热潮中,南海必须未雨绸缪,及时规划和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为南海先进制造业、现代城市服务业提供更多的适用人力资源,打造南海“品质教育”,南海全面推动南海区制造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主办:佛山市南海区政协办公室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新三路7号  联系方式:0757-86337482
邮箱:zx@nanhai.gov.cn  邮编:528200  技术支持:佛山市南海区政务网络中心
CopyRight © 2009-2022 by Nanhai People`s Government of Fosha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2067547号-1  公安备案编号:4406050200034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