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谋变,统筹规划,打造南海区村级工业园区升级版
发布时间:2015-10-29 14:50:08 发布人:区政协_Admin 信息来源:南海政协

顺势谋变,统筹规划,打造南海区村级工业园区升级版

九三学社南海区基层委员会戴国梁、张梦阳

 

南海区域范围内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小规模村级工业园区,几乎每一个村居都有自己的工业园区。这些“小麻雀”总体上呈遍地开花、无序发展、自由、放任的状态,聚集的多是一些无牌无证、低值低效、污染严重、产业低端的小作坊式企业。因此生产及园区环境脏乱差,产生大量的水、气、噪音污染,周边群众信访投诉强烈。更重要的是,在目前珠三角地区用地普遍紧张的情况下,这些村级工业园区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在增量土地已经逼近天花板的用地现实下,关键出路就是结合三旧改造推动村极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的内涵式增长。

那么三旧改造如何推动?土地如何节约集约?产业如何转型升级?产城人如何互动?村级工业园区升级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相应的对策又当如何?一系列问题都应引起我们足够的思考。

一、目前村级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概括来说,南海区域内村极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较为明确,无须过多赘述,简要列明如下(实际上存在的问题要比下面列明的更多):土地碎片化严重,节约集约水平较低;园区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够合理;园区建设手续不全,违法违规用地严重;产业层次偏低,产出水平不高;整体规模偏小,发展后劲不足;创新能力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周边配套不完善,环境污染严重。管理混乱失序,制售假劣问题高发

二、打造村级工业园区升级版的几点建议

(一)统筹规划,错位发展,以城变谋产变。优化园区功能布局,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村级工业区发展不但是工业化的体现也应当体现城市化的进程。所以今后南海的城市化不但要体现人的城市化,还应当体现产业的城市化。所以南海区域村级工业园区的升级一定要高起点统筹规划,根据各聚集产业区域分布情况,在政府引导下适当错位发展,有所舍弃,有所突出,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以新型城镇化服务、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城镇之变谋求产业之变,达到产城融合、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

(二)顺势提升,因地制宜,以存量谋增量。升级村级工业园区的方向是因地制宜,摸清本镇本村的优势产业,在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拓展、配套服务方面发力,在现有的存量产业基础上做文章,努力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和技术升级创新,顺势发力。避免舍本逐末、片面追求高大上而本地缺乏产业氛围、配套和基础的外来陌生产业,贪大求全,最终将因水土不服、配套不足而事倍功半,最终通过本地传统优势产业的自身增值、裂变,实现以经济的存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后自然实现质的提升,地方经济的发展才能顺势、乘势沿着低风险的自我增值路径稳定增长。

(三)突出特色,打造精品,以创新谋发展。当前世界新经济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创新带动。而南海区域内村级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多数属于小型公司,公司治理结构相对简单,且南商文化历史是勇于创新、敢于突破、超越常规的。因此,在新一轮村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时,一定要坚持企业的个性化,精品化,走小而精的企业发展路线,政府通过南商学院、力合科技工业园等平台,孵化一批有潜力、有市场的优质项目,并通过整合企业融资平台,引导各镇、街将大量碎片化的、低端同质竞争的本地传统生产型企业转型为创新型的工业设计公司或产品研发总部,打造一批内接地气、外接前沿的小而精的创新型高价值精品公司。

当今产业的发展还必须走集群之路,也就是要成行成市,有嵌入到一个相对完整的行业链中,才能不断获得持续发展、创新的动力。对南海下一轮的村级工业园升级而言,继承一直以来的集群发展优势自不待言,但其前提是产业必须走错位发展之路,产业发展会衍生出交叉细分行业,这就为我们发展各类主题产业园区提供了可能。产业越发展细分行业越多,所以主题产业园区空间很大,不存在恶性竞争的问题,也不会形成企业的无机状碎片化发展也有利于形成一个具有良好自循环系统的产业生态圈。

(四)三产联动,片区规划,以互补谋共赢。在南海区域村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前提性问题需要预先解决。一个是产业发展定位,第一、二、三产业如何取舍?一个是在土地资源瓶颈约束的情况下如何找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三产联动,对于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片区规划。即改变传统村级工业园区只重视发展第二产业,而不重视第一、第三产业的协同发展的方式,同时兼顾第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和联动,对于第一产业的农业,结合广佛地区的区位特点,统筹规划可耕地资源,大力发展高值高质品牌农业,并以本地第三产业强大的物流和服务优势,扶持互联网农业、商贸、服务、生产型企业的发展。同时,第二产业也可借助于为这种生态型农业、商贸、服务、生产型企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和配套生产工具、设施找到新的发展空间。与此相适应,现有村级工业园区的升级则有二种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是通过优化配套、调整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进行升级改造而得以保留;一种是通过调整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而直接转型为第一、三产业,将原来的生产性建设用地通过片区规划,重新进行产业布局,全部或部分调整为非建设用地,复耕复绿,进行现代农业生产,并将调整出来的生产用地,采用所有权与开发经营权相分享的方式,用于优质产业的升级改造,这样一来,不但解决了产业发展的协同性问题,同时也部分解决了土地资源制约等要素瓶颈问题,通过产业和资源的互补,以实现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软硬兼具,环境友好,以生态谋效益。南海区域内的村级工业园区要升级、提质,无疑各类生产载体及其配套的水、电、气、路网等硬件建设是关键,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因为由于城市化发展的客观制约,多数的村级工业园区的厂房建设都比较简陋,且水、电、气、路等配套均难以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大量存在的断头路、断头水、断头电等,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所以提升村级工业园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按照客观可行、成本合理、适度集聚的原则,规划好路网的接驳与水、电、气网络的对接等,并且规划时还应配套考虑污水处理设施及其管网的布设以及山林、水体、水系的综合整治,将整个片区发展的生态适宜、环境友好纳入优先考虑的范畴。其次,硬件建设只是办好工业园区的基础,以政府服务、保障及企业管理、社会服务为内容的园区软件建设则是保证工业园区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的关键,如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的成功在于有一套稳定有序的运行机制和合理高效的操作规程。制订运行机制和操作规程有两种思路:一种是采取各种特殊政策,刻意创造出一个与宏观经济环境不同的小区域,另一种是在统一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强调发挥区位优势和营建产业集聚优势。新加裕廊工业区采取的是后一种思路。南海打造村级工业园区升级也应当采取后一种思路,因为,随着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熟,过去依靠特殊政策建立起竞争优势的客观环境正在逐渐消失。

这样,只有在硬件建设、生态建设及相应的配套、服务等软环境建设同步实施的情况下,村级工业园区的建设才能有效避免此前难以持续发展的各项弊端,真正步入健康、良性发展的轨道。

(六)集群发展,外引内联,以量变谋质变。南海区域的产业传统具有相互关联、交织、网络状聚集的特征,这种集群的企业网络,体现出一种既有分工和竞争,又有互补与合作的特色,往往在一个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形成一种自成一体、涉及产业上、中、下游诸环节的产业生态链。所以南海村级工业园区的改造提升,必须根据各个村居的优势产品,通过政府引导各个企业的内部整合与协调,或者通过政府做媒,推动本地企业与外部同类行业的优秀、高端企业进行合作、联姻等形式,顺势有为,主动发力,以产业存量的变化增长谋求整个产业提升、进而发生质变。同时,这种产业的重构和整合还有利于避免企业的同质性低端竞争和局部生产过剩,避免各企业之间的碎片化,快速复制行业的成功生产经验,又有利于形成区域产业优势和协同效应,同时本地企业之间建立起来的高度信任和合作不仅有利于增强区域内产品、知识和信息的积累和区域创新功能,而且有利于由内向外构筑起多层次的营销网络,将地方性市场、全国性市场和国际市场有效地结合成为一个市场组织体系。这种专业化分工协作网络。不仅要包括企业之间由于生产建立起来的水平或垂直联系及其网络效应,而且还应包括完善的销售网络。

(七)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以大平台谋大聚变。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视野广、信息畅、起点高的优势,通过科学技术、金融创新、人才引进、产品孵化、载体建设等多种手段,补齐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短板,突出企业的产品优势和行业特色,主动回应企业的客观需求,打造系列服务企业发展的科技、人才、金融合作平台,发挥政策和平台的催化剂作用,谋求各项生产要素相互发生积极的互动作用,进行相互聚合产生实质的产业聚变。比如借鉴其他地区的作法,设立园区建设配套设施专项支持资金,重点项目单项支持专项资金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以奖代补资金等,用于引导扶持村级工业园区的建设;再如可因地制宜,明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政策,鼓励和支持村级工业园区,委托街道代为行使农村土地使用管理的职能,对产业实施片区规划,并明确相关的权利、义务;或者是政府牵手,搭建经济主管部门、银行、企业、融资公司做好银企对接,缓解企业融资难题,让经济发展的人才、资金、技术、市场、载体、空间等形成良性互动。

主办:佛山市南海区政协办公室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新三路7号  联系方式:0757-86337482
邮箱:zx@nanhai.gov.cn  邮编:528200  技术支持:佛山市南海区政务网络中心
CopyRight © 2009-2022 by Nanhai People`s Government of Fosha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2067547号-1  公安备案编号:4406050200034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