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榕树下的“委员聚焦”,共探乡村振兴管护力量
发布时间:2023-08-04 10:19:15 发布人:区政协_Admin 信息来源:南海政协

盛夏的南海,气温依旧火热。

 

8月2日,一场开进丹灶镇建设社区榕树下的“委员聚焦”协商议政活动,政协委员、职能部门代表、社区干部等齐聚一堂,围绕“推动乡村振兴管护力量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主题畅所欲言,议出了乡村振兴发展,也议出了村民期盼。

 

一旁“围观”的村民,时而三两交谈,时而驻足观望,委员们一个个事关乡村越来越美的好建议,像盛夏里一缕清风“声”入人心。

 

作为“委员聚焦”台上访谈嘉宾,佛山市政协委员、丹灶镇妇联专职副主席黄淑兰是土生土长的丹灶人,她见证着乡村振兴下的“丹灶蜕变”。

黄淑兰从两方面介绍了丹灶的变化。从大环境来说,今年丹灶治水工作提质增效,水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其中,在2022年,丹灶完成11.6公里碧道建设,南海中小企业工业园以及南沙工业园“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等任务治水成效明显。

 

另一边,丹灶乡村的田间巷口也悄悄地发生改变。黄淑兰谈到,小而美的“四小园”巧妙地散落在房前屋后,装扮了乡村环境。截至2022年11月,丹灶共建有超600个“四小园”、其中建成小花园159个、小公园164个、小果园126个、小菜园151个。出门见绿,处处皆景,一个个“四小园”,尽显生态宜居的乡村美,描绘着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景象。

推进乡村振兴,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如何做好“人”的工作?

 

“要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乡村振兴。这些力量,有党员、有包括工青妇在内的群团力量、也包括‘一老一小’力所能及的付出,还有众多社会上可以动员的力量等等。”黄淑兰谈到,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在乡村振兴中,党员带头,群团发力,社会响应,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已经逐步成为共识。各部门、各组织会结合自身组织优势来服务乡村振兴的大局。

黄淑兰认为,要在动员群众参与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让大家逐步形成共识。“在村没有变美的时候,大家或者觉得习以为常,也不觉得怎样。在三三整治的过程中要拆掉,一下子要改变原有的习惯,其实很难的。”黄淑兰谈到,在动员中实践,在实践中形成共识。动员,不仅仅停留在参与层面,更重要是带动广大村民转变意识,养成习惯,达成“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共识。这个从这个层面来说,也可以体现出乡村振兴20字方针当中,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深远意义。

 

丹灶要如何发力推动管护力量发展?黄淑兰认为,可以从三种“力量”层面发力。

 

首先,要关注家庭的力量。黄淑兰认为,家教家风在社会基层治理中起到关键作用,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只要家庭广泛参与,才能调动社会广泛参与;其次,是注重志愿服务的力量,倡导志愿精神,志愿服务与村居“双向奔赴”,把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一体谋划推进,镇村社三级同频发力,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同时也注重美学资源的链接、慈善资源的引入等等,让志愿精神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上得到充分体现。同时,重视共建机制的建立,让“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一种公民意识,养成一种生活方式。

 

作为一名本土志愿者,南海区政协委员、丹灶镇义工联星级志愿者关其玲在台下“抢麦”发言,要充分调动起社会力量,每个村居组建一支自发性的乡卫生保洁小分队,不定期在村里面开展巡查,共同为美丽乡村贡献一份力量。

 

近年来,丹灶镇推进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少村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设社区便是其中之一。作为“委员聚焦”台上访谈嘉宾,丹灶镇建设社区党委书记杜宏奇介绍分享了建设社区如何发动党群力量开展人居环境的经验做法。

 

建设社区位于丹灶镇南部,总面积1.8平方公里,辖下1个经济社,辖区内现有企业25家,以小五金加工制造业为主,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业、土地承包收入以及物业出租收入等。是一个经济相对薄弱的社区。自2019年开始,建设社区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中心工作全面推进。

“以前在农村,村前塘有污水,房前屋后有杂物,卫生环境并没有跟上物质生活的提高。”杜宏奇谈到,为了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活,社区班子也多次会议中探讨该问题,最后统一思想,决定为村民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经过努力,建设社区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累创佳绩:在2022年佛山市第三季度人居环境考评中获得了第三名;2022年南海区第四季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评中获综合成绩第一名;2023年南海区第二季度人居环境考评中获得第二名,并且获得了区奖励50万元。

 

人居环境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反弹现象,建设社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在杜宏奇看来,通过几年的人居环境整治,清、拆、建都不难,最难的是如何长期保持村内的干净整洁,由“一时美”向“时时美”转变。杜宏奇谈到,为了转变党员的思维,一方面社区党总支部组织了党员外出学习,到不少优秀的村居进行交流,了解别人的保洁方案,刺激了党员的思想;另一方面,村居还召开人居环境整治动员会,派发《致社区居民的一封信》等一系列宣传手段。

 

建设社区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路子。杜宏奇谈到,目前在村内新建17个分类垃圾房,用于垃圾投放。此外,建设社区还取消上门收取垃圾,撤销居民门前摆放的垃圾桶,垃圾由社区居民自行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房,保洁范围扩大到整村的大小街巷、屋与屋之间的间隙,每天清扫两次,绿化管养移交,由保洁公司负责养护。

 

接下来建设社区将如何继续保持、继续美化社区的环境?杜宏奇谈到,下一步建设社区将继续在保持“干净整洁”的基础上努力提升,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积分制奖励机制,每年从经济社提留一定比例的收入,以户为单位进行人居环境考核奖励,利用现阶段的市、区、镇的人居环境奖补资金,提升社区的基础设施,推动社区实现乡村振兴2.0。

 

作为“委员聚焦”台上访谈嘉宾,南海区政协委员、南海珍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小燕长期深耕丹灶镇乡村振兴工作,她谈到,美丽乡村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项目资金缺口较大、群众参与度、持续度有待提高和项目后续维护管理压力大。

 

乡村振兴建设是系统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后期管护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潘小燕谈到,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补贴、村级自筹等,由于近年来财政压力紧张,部分项目存在较大建设资金缺口,特别是部分已启动的项目资金未能按期支付,出现一些问题。

 

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村民的主动参与。潘小燕谈到,在很多乡村规划、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具体工作中,村民参与率较低,缺少主动性、参与性,个别存在“政府干,群众看”等认识,一定程度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项目后续维护管理压力大是不少乡村面临的难题。潘小燕坦言,部分美丽乡村建设的美,往往是昙花一现,由于缺乏后续的维护,部分项目容易出现管护缺失的现象。

 

为此,如何加强维护和管理,避免项目反弹,是摆在村居面前的难题。潘小燕认为,要推动乡村振兴管护力量,使其壮大起来,去实现更高的目标。

一方面,要加强资金管护投入,探索村居收益分配制度改革,从集体收益中提留一定比例资金用于乡村振兴项目、人居环境整治后续的管护经费;另一方面,还要加大人才管护培育,在“育”上出力,依托高校师生团队组成专业“智囊团”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施才奉献、提供智慧担当;同时组建每个村居的“工头队伍”担任人居整治“技术顾问”,发挥“传帮带”作用。

 

在潘小燕看来,要加快制度管护建设,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将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管护与宣传发动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村(社区)制定乡村振兴、人居环境管护公约,以奖代罚的方式引领村民主动参与,巩固整治成效。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如果乡村人才、资金等要素一直单向流向中心城区,长期处于失血状态,振兴就是一句空话。一直在基层工作的南海区政协委员、丹灶镇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杜嘉俭对乡村振兴感触颇深。

 

作为“委员聚焦”台上访谈嘉宾,杜嘉俭坦言,农村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要转变环境必须先转变人的观念。他认为,如果只是纯粹从提升环境的角度去提升环境,就算投入再多资金也未必能做好、做长久,更何况现在经济环境不好,财政紧张。关键还是要扭转村民的观念,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各人把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管好,环境自然也就好了。

“我们文化部门通过深入了解农村现状,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创作排演出反映村民思想实际,带动村民转变观念的文艺小品,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广大群众除陋习、讲道德、树新风,助力乡村文化治理。”杜嘉俭说,文艺小品区别于生硬的说教和填鸭式的灌输宣传,更能让村民产生共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看似不经意间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

 

文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最基础、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杜嘉俭建议,可以开办乡村文化艺术修养课堂和开展文艺导师结对驻村计划,这样的“文艺家”驻村计划,主要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读书驿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阵地组织区内文艺家面向村民开展文艺创作、书画艺术、舞蹈曲艺培训讲座等活动。同时,文艺导师结对驻村计划,由村(居)提出需求和闲置的载体空间,让我们的文艺家直接把工作室进驻到我们的村居,既提升美化我们的村容村貌,也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出谋划策,真正达到共治共享共建的格局。

 

杜嘉俭还用6个字“近、便、学、需、用、熟”来总结了这个计划的特点。“近”——家门口的乡村文化宫;“便”——价格便宜;“学”——当好社会教育角色,陶冶孩子性情,提升自我认同感;“需”——满足基层群众对艺术培训的需求;“用”——用好社会团体和文艺队伍来服务基层;“熟”——创造机会、创熟,推进基层治理。

 

“乡村振兴只有厚植文化,才能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村民凝聚力。”杜嘉俭畅想,加强美丽乡村长效管护,一定能乡村振兴。

 

除了注入“人文”内核,南海区政协委员、丹灶镇社卫中心主任何立华在台下“抢麦”建议,乡村振兴除了要做好文化经济,以及基础设施成本建设,还要注重乡村的卫生健康工作。

主办:佛山市南海区政协办公室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新三路7号  联系方式:0757-86337482
邮箱:zx@nanhai.gov.cn  邮编:528200  技术支持:佛山市南海区政务网络中心
CopyRight © 2009-2022 by Nanhai People`s Government of Fosha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2067547号-1  公安备案编号:4406050200034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