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里水镇工作委员会组织召开协商议政活动
发布时间:2025-06-24 08:46:50 发布人:区政协_Admin 信息来源:南海政协

有种幸福叫“养老不离家”,面对里水镇超15%的老龄化率,3.39万长者如何在熟悉的家门口安享晚年?

            

6月23日,政协里水镇工作委员会组织一场聚焦“家门口医养康养,助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协商议政活动,委员们不讳言痛点,直击堵点,提出一系列兼具前瞻视野与基层穿透力的破题之策。

(一)

推窗见故邻,转身是旧识——这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家”与“乡愁”。近年来,里水镇发力构建“家门口”的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托起辖区长者的幸福晚年。

保障兜底,关怀精准到位。里水镇为养老民生筑牢了坚实后盾,1.8万余名70岁以上高龄老人,每月都能按时领到30元至500元不等的高龄津贴,全年发放超千万元。政府还“掏腰包”约70万元,为所有60岁以上户籍老人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给长者多添一份安心。

对于194名孤寡、独居、空巢等特殊困难老人,里水实现了“月月必访”,关怀100%覆盖。同时,184名符合条件的居家老人,每月可获得300-500元的补贴,用于购买家务、助浴、康复护理等精准上门服务,全年补贴约84万元。

机构社区焕新,医养在身边。南海区桃苑福利有限公司投入近400万元对里水镇颐年院北院进行大升级,环境设施焕然一新。更关键的是,它与专业医院深度合作,为院内老人建起了80%覆盖率的家庭病床,并打通了与南方七院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小病慢病院内解决,大病急病顺畅转诊。今年3月,一家新增79张床位的民办养老机构也开门迎客,为长者提供了更多元选择。

社区养老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全镇40个社区,社区幸福院100%覆盖,其中31家还是“五星级”的。这些幸福院可不仅是活动场所,它们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密“牵手”,把健康体检、中医康复、家庭病床、心理关怀等专业医疗服务直接送到了老人家门口。新联、草场等幸福院试点“普惠性有偿康养”,满足个性化需求;新兴、金溪则探索“公益+市场”运营,让幸福院更有“造血”能力,长久惠及老人。

智慧助餐,乐龄生活有滋味。吃饭这件“头等大事”,里水也安排得明明白白。在原有4家社区长者饭堂基础上,全镇一下子新增了19个助餐点,既有社区配餐点,也有社会力量运营的长者“幸福餐桌”,饭菜既实惠又多样。同时,针对腿脚不便的长者开展送餐上门,形成了“饭堂+助餐点+送餐”的灵活模式。同时 ,困难长者就餐,还有慈善资金“加码”补助,优先保障。

科技守护,养老生活更智慧。智慧养老在里水大步迈进。以大步为试点,全镇免费发放了2400多张“银龄守护卡”和240台“AI隐形护理员”。守护卡能一键呼叫、定位、设定安全区域;隐形护理员则默默守护居家安全,还能与家人联络,让子女更安心。

带着思考,6月23日,政协里水镇工作委员会主任陈丽敏带队,实地调研了里水新兴社区幸福院、长者饭堂等养老服务场所。现场详细了解了里水镇长者助餐的“四个一点”助餐模式——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慈善捐一点、志愿做一点。这一创新机制有效整合了社会资源,得到长者们“热捧”。尤其是社区幸福院引入的保健理疗,5元就能艾灸涌泉30分钟的公益收费,部分收费还直接捐给社区慈善基金,实现慈善循环,得到委员们一致好评。

一线调研的所见所闻,政协委员们共识清晰,当里水镇老龄化率悄然攀升至15.4%,超过3.39万长者的“养老不离家”愿景,正遇到现实的挑战:医疗资源如何嵌入社区?康养服务能否触手可及?精神慰藉在何处安放?

服务老人,要解决思想和身体上的问题。当下部分老人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也不愿家里有保姆,既有过惯了苦日子要节俭的思想因素,也有一代人观念中“入住养老机构等同于被子女抛弃”的传统认知误区,因此机构养老、智慧养老等方式在老人当中“吃不开”的现象比较明显。比起思想,身体的服务需求更为严峻。因此,“家门口”医养结合是养老的必然方向。

这成为里水镇决策者案头最紧迫的课题之一,也是委员们持续关注的焦点。

(二)

关注今日的老年人,就是关注明日的自己

养老服务体系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养老服务政策的保障,也有赖于医养康养的不断创新。协商议政会上,多位委员围绕协商主题谈感受、提建议。

医养康养,是产业更是事业。区政协委员、广东启新模具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良进将目光投向市场化运营。“政府主导的免费服务只能满足基础需求,必须引入活水。”他建议通过土地政策支持、补贴与税收优惠、审批流程优化吸引社会资本,鼓励发展高端养老社区、普惠型服务及失智照护等特色领域。在长者助餐环节,他主张引入专业餐饮团队与互联网平台,政府则需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保障运营稳定。

从事基层工作23年的大步社区的党委委员易燕飞,也是政协委员。她提出“自主运营、自我造血、自愿参与”的“三自改革”路径:一是经济强村推行“公益+市场”双轨制,允许合理收费并利润分成反哺运营;薄弱村则探索“片区运营”,由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通过共享资源降成本;二是构建“机构—幸福院—志愿者”医养共同体:社卫中心定期下沉服务,培训“本土医养管家”,医疗机构指导入户开展理疗等增值服务;三是激活“互助养老”,以“慈善积分”激励低龄老人、妇女成为“养老协理员”,服务可兑换物资或跨镇村服务。

区政协委员、里水慈善会秘书长梁文莹带来“慈善+”新解法。她建议设立社区医养专项慈善信托,撬动长效投入;推动“社会责任企业”激励机制,如支持药企捐赠药品设立社区“健康药箱”,引导物业公司资助“物业+养老”服务站;更创新提出深耕“慈善时间银行”,激励低龄老人和专业退休人士以服务换积分,照顾高龄、失能老人。设立“护老人才”慈善奖学金,联合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定向班,稳定服务的护理员供给。“慈善不是简单输血,而是构建可持续的造血机制。”梁文莹强调。

长期在一线的区政协委员、里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黄庆菊直言,社区中心创新开展家庭病床、“互联网 + 护理服务”,并融入中医药特色服务,推动医疗服务向居家延伸,但养老模式资源分散、效率低下、老年人就医不便等问题依然存在。她建议整合医疗资源,多部门联动,强化专业队伍建设,细化服务标准,创新宣传以提升服务效能。

“养老服务不是政府独角戏。”政协里水镇工作委员会主任陈丽敏现场回应委员关切,明确养老服务需打好“社会协同战”,一方面要强化资源融合,除深化与社卫中心合作外,正积极引入外部优质资源,如在社区幸福院建立专业康复驿站,推动医养康养深度结合;另一方面要力推市场化运营,支持委托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规模化、连锁化运营社区幸福院,打造专业品牌。同时,要培育专业队伍,将联合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护理定向班,补强人才短板,让普惠阳光照亮更多“家门口”。

这场协商,不止于建言献策。它传递出清晰信号:让长者在家门口安享有尊严、有品质、有温度的晚年,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必将照进现实的民生答卷。

主办:佛山市南海区政协办公室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新三路7号  联系方式:0757-86337482
邮箱:zx@nanhai.gov.cn  邮编:528200  技术支持:佛山市南海区政务网络中心
CopyRight © 2009-2024 by Nanhai People`s Government of Fosha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2067547号-1  公安备案编号:4406050200034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