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材料丨加快城中村综合改造积极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标杆
发布时间:2021-06-28 15:13:02 发布人:区政协_Admin 信息来源:南海政协

加快城中村综合改造

积极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标杆

民革南海总支

 

改变南海半城半乡面貌,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造幸福美丽“家·南海”,是南海区委区政府的一直以来的努力目标。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更是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机制,提升治理水平,增强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力量。

我区城中村面积近400公顷,绝大部分是典型的“城中村”、“镇中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为突出。城中村发展滞后已成为我区高质量发展中的短板,更是矛盾纠纷集中的领域。

一、存在问题

(一)居住环境差。城中村道路狭窄,违建突出,基础设施落后,安全隐患突显,这些与城市升级改造提升要求不符;其次,城中村的文教、休闲广场、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影响城市整体质感。

(二)改造周期时间长。部分历史违建物业界定困难,补偿标准不统一,城中村改造未来发展的定位也不够明晰,城中村民对政策了解不足,造成改造周期长,资金周转期慢,风险较大。

(三)文化定位不够清楚。村落文明风尚的宣传与建设欠充分,村居优秀文化与传统美德、传统风尚的源泉与传承存在断层,导致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及民俗文化之间的矛盾突出。

(四)文化传承明显不足。“太尉诞”、“观音诞”、“烧番塔”等优秀传统民俗的节庆面临断层,还有很多类似的传统风俗民俗和古建筑没有得到良好保护,村民的精神家园无处安放。

二、意见与建议

通过走访深圳南山的白石洲、东莞南城的水涧头、广州天河的猎德村等地,并与相关部门进行座谈,现结合南海的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规划设计,构建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乡村振兴规划体系

一是用好政策红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和省、市相关条例,为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打开了政策空间。我们要加速落实政策红利,破解改造周期时间问题。

二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根据不同城中村的现状与特点,通盘考虑城中村发展、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布局,探索“城中村-社区化”的发展路径。全区统筹城中村改造的层次、定位,纳入城市管理体系,引导城中村有序进行整村改造。另外,考虑城中村改造后城市廉租房减少,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和低薪的技术人员难以在城市居住,建议通过对一些城中村进行微改造的方式,逐步推动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管一体化。统一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城中村道路,加快城中村公交化步伐。创新污水设施运营管理模式,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排水建设管理一体化。

四是引导专业团队介入。避免城中村改造陷入“千城一面”的困境,建议改造成为特色建筑和街区,提升城中村总体形象。微观上,专业设计团队从采光、门窗结构、家具等领域着手,使城中村居住品质得以大幅提升。同时,要顺应和尊重乡村内在肌理,让乡村有景观更有韵味,有颜值更有气质。

(二)以城中村工业园综合整治提升为抓手,着力推进产业集聚

鼓励城中村土地集约利用,打造一批村级工业园连片改造示范项目。探索混合开发、城产联动、物业置换、统收统租,完善土地开发利益统筹调节机制,激发改造积极性。建设适应粤港澳大湾区需求的创新集聚区,预防改造为单一的商品房,力求将单一生产功能的连片项目改造为融合商服、办公、科研、生产等功能齐备的综合性项目。

(三)打造特色岭南文旅产业

积极探索“公司化”、“产业化”等模式,深挖城中村历史古韵,整合资源,通过“旅游+”模式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加快实现由乡村观光旅游向乡村观光与休闲体验度假并重的转变。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片区,让传统的家族祠堂升级为文化礼堂,使乡村文化落地生根,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美德、族规家训等上墙,祖堂、祠堂转变成传播精神文明的新阵地,最大限度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观念。支持岭南历史建筑多种形式的活化利用,修缮存留的岭南历史建筑,开办展馆、博物馆、民宿。挖掘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整理村志村史、名人资料、典故秩事,恢复乡村传统节日、特色民俗活动。充实古村落文化内涵,活化古村落文化资源。引导当地企业家、文化工作者、退休人员、文化志愿者等投身城中村文化建设。

(四)构建完善的城中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资源供给、人才队伍、经费保障等方面统筹城乡布局,定期举办民俗文化风情表演、民间工艺大赛,创新民俗文化业态,促进城中村民俗文化传承,多途径打造民俗文化展示平台。建立健全常态化表演展示机制,积极开发传统节日文化,重视武术、戏曲、舞龙、舞狮、锣鼓等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扩充民俗文化的保护平台、宣传平台、利用平台,提升保护和利用水平。

(五)重视村民主体地位与利益。目前城中村改造有政府主导和公司主导两种,要合理借鉴成功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改造方案的前期调研,鼓励“一村一策”甚至“一村多策”,多种方法组合,找到合适的城乡融合途径。结合南海实际情况,如大沥黄岐靠近广州的城中村外来打工者较多,真正的本地村民大多搬到周围城区居住,这样的城中村改造思路可借鉴深圳的相关案例;而桂城叠滘等本地村民较多、宗族文化比较深厚的城中村可借鉴广州猎德模式。前期的调研要注重发挥村民主体地位,让他们积极参与改造中来。要使村民充分了解政策与方案,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针对基层干部和群众担心没有土地、缺少保障的问题,参考保本基金的做法,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保底。如采取“留地安置”的办法,为每村预留一定比例土地,由镇组织各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投资统一建设工业园区,园区建成后由开发区统一承租。针对村、经济社资金不足的情况,镇街可探索实行代建物业、入股等多种补偿安置方式,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城中村改造热情。

总之,城中村改造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只有坚持全区统筹,加强对产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才能真正实现城乡全面融合发展。

主办:佛山市南海区政协办公室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新三路7号  联系方式:0757-86337482
邮箱:zx@nanhai.gov.cn  邮编:528200  技术支持:佛山市南海区政务网络中心
CopyRight © 2009-2022 by Nanhai People`s Government of Fosha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2067547号-1  公安备案编号:4406050200034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