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材料: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全球创客新都市”建设
发布时间:2018-06-07 09:54:43 发布人:区政协_Admin 信息来源:南海政协

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全球创客新都市”建设

民建南海总支

 

去年金秋,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南海目前正抢抓时代机遇,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联手广州打造广佛超级城市,致力成为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区,全力建设全球创客新都市。自2016年我区旗帜鲜明地提出打造“全球创客新都市”的目标以来,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收到显著收效,2016、2017连续两年登录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双创)百强县市排行榜第二,并荣膺“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成为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市辖区。在高企、人才、载体、专利和融资方面,均出现了大幅增长。据了解,我区高新技术企业将超过950家;南海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达到6家,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8家,国家级众创空间6家,省级众创空间9家。目前,全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指标达到11.03件。2017年南海区共有11个优秀创新创业项目获得佛山市创新创业团队扶持项目立项,占全市16个立项项目的68.8%,连续三年领跑佛山。

我们也必须看到差距:与北上广深等一线中心城市立足丰富的高校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与资本资源相比,南海在地域上属于非中心一线城市,行政级别上属于区一级行政机构,在规模效应、聚集效应和资源禀赋等先天条件下,南海完全无法与前者等量齐观。与此同时,一些不容回避、忽视,甚至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涌现出来:城市公共配套(交通等)难以引进、留住高层次人才;对科技产业发展和科技环境培育缺乏协同引入项目出现同质化趋势;创新创业项目对接实体经济程度不够、本地基金外投现象比较突出、缺乏有效的投资平台和渠道;中小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依然较低,企业的整体科技含量不高;企业规模小但各自为政,缺乏抱团创新的意识;土地开发强度大,可用的连片产业用地稀缺等问题依然突出,新兴产业的产业集聚效应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等。

基于“全球创客新都市”建设工作当前所处的阶段,在前期调研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的建议供党委政府参考。

一、突出重点,抓统筹

(一)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建议由区委区府办统筹,发改、国土、规划、财政、经贸、科技、交通、金融、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参与,定期召开工作会议进行宏观指导评估工作进度;确定重点领域和一批重点项目,重点协调解决一些重大项目推进中的问题;明晰各镇(街道)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避免产业同质化的恶性竞争。

(二)规划引领、构筑宜居创业城市特色风貌。建议从区域发展格局、区位条件、经济社会条件、生态环境资源等方面,对我区创新格局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归纳其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理清区域本底现状。结合本土产业和创新转化优势,学习松山湖等优秀创新集聚区的理念,将空间规划、产业规划、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生态规划紧密结合,全面构筑宜居创业城市特色风貌,能吸引一流人才来居住、生活的高品质的创新创智创富集聚区。同时,加强规划管控,避免发力点分散、急功近利、过早消耗珍贵的土地资源;落实好产保区政策,加大资源投入推动村级工业园区全面整治提升,释放存量土地资源。

二、打造亮点,扩影响

(一)加大“隐形冠军”宣传力度。推动实施“品牌企业行动计划”,不断创新企业服务模式,研究梳理、整合冠军企业适用的现行企业扶持政策;继续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冠军学习团”赴广深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地进行交流推广,探索开展区内企业与冠军联盟的产业链合作等,进一步扩大新兴企业群体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宣传推广本地优质营商环境和政策,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吸引更多的未来隐形冠军落户南海。

(二)组建高端智库、扩大社会影响力。建议聘请国内、省内高校、企业等多方面专家组成高端智库,将重要影响力的行业大咖和商业精英聚集起来,群策群力为“全球创客新都市”制定规划和进行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充分借助高端智库专家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进行推广,组织国内、省内著名媒体持续亮点宣传及专题报道等作进一步的宣传推介,不断提升对高端创新资源的号召力。

三、突破难点,抓落实

(一)发挥西站综合交通枢纽作用。建议争取发挥佛山西站作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珠三角辐射大西南的“前沿阵地”和大西南融入珠三角的“桥头堡”的作用。建议推动市、区各部门积极主动与铁路运输部门加强合作,在抓好佛山西站配套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向铁路管理部门争取进一步增加佛山西站始发和终到车次;推动改造提升广茂铁路三眼桥至广州站段通行能力,打通广州枢纽东西向通行瓶颈;逐步完善和提升佛山西站的功能和定位,充分发挥佛山西站的枢纽辐射作用,争取直通深圳的线路资源,在空间上缩短创新资源流动的距离,将佛山西站打造成深圳通往粤西的桥头堡,以直接吸引更多深圳创新资源聚集南海。

(二)推动建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议组织搭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将区、镇(街道)各级财政资金资助建设或者形成的科技资源,纳入共享平台开放共享,解决创客、中小创新创业找资源难、选资源难、用资源难等问题,鼓励非财政资金建设形成的科技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共享,形成“线上网络平台、线下服务载体、专业服务机构、政策制度安排”四位一体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同时,结合我区已实行的科技创新券制度,企业可在上述共享平台使用科技创新券,抵扣资源单位和服务机构收取的服务费用。为了更好促进更多平台资源开放,建议对资源单位和服务机构实施评价考核,择优给予奖励性后补助。

(三)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目前我区政务服务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我们研究对比深圳和佛山两地企业(包括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设立所需材料中发现,深圳企业设立手续更为简便,建议在政务服务方面对标深圳等先进地区,学习先进经验,积极改革创新。建议我区在企业设立方面进行流程优化,推进“互联网+智慧政务”建设,升级网上审批服务平台,改纸质材料提交为网上申请,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减少提交材料数量,免去场地相关材料提交等。建议建立完善联合审批运行程序,严格执行统一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等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快联合审批速度,不断提升我区政务服务水平,增强对创新资源吸引力。

四、彰显特点,谋发展

(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创新成果能否高效、便捷进行产业化是决定创新资源集聚到某一个城市的关键。南海拥有显著的产业优势,多年来积累的深厚制造业基础,形成了庞大的产业群。南海要做好现有产业与引进创新的环绕结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好创新链,实现同步运转,让科研人才有用武之地,科技技术有应用土壤,才能够将科研人才、科技成果吸引到南海。一方面,继续建立和完善各类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和研发机构、政策配套,以承载新引入的各个层次的科技创新项目;另一方面,重点引导本地企业参与到“全球创客新都市”建设中心工作中来,与创新资源进行对接合作,让本地产业链为创新链提供转化平台,充分发挥本地民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

(二)充分发挥民间资本优势。建议充分把握区域制造业基础特点,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发达、产业集群特色明显的优势,在优化发展环境、努力做强实体经济的同时,还要搭建好的平台,畅通民间资本与项目的沟通渠道。如:建立民资和项目信息平台,定期对意向投资的民间资本和优质项目进行调查统计并公布,为投资人和创业者提供双向选择、双向合作的平台和参考,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项目聚集到南海来。

(三)加快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建议重点搭建面向广深创新创业人才资源对接的朋友圈。增强省内外知名高校与南海的创业粘性,重点推进与广佛高校的“人才复用”计划,实现人才共引、共育、共用。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技术合作、高薪聘请、短期租赁等柔性引才方式,聘请重点产业的领军人才和科技顾问。通过政府采购和区镇联动等方式,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政府开展科技创新团队引进工作中的作用,积极引进带着项目、技术的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实现项目与人才的有机对接。紧抓建设佛山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契机,发挥好平台作用,引入高层次人才。

(四)紧抓国家军民融合战略机遇。积极发挥广东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广中心落户我区优势,加大力度支持佛山高新区牵头建设军民融合发展创新示范区,邀请中央企业、军工装备企业共同建设,加快形成军民融合产业的集聚效应。加强与国防科工委等相关单位衔接,组织召开“民参军”政策宣贯培训会议,帮助更多民营企业全面了解军品市场准入等有关政策规定,在“军”与“民”之间牵线搭桥,扩大配套合作。

主办:佛山市南海区政协办公室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新三路7号  联系方式:0757-86337482
邮箱:zx@nanhai.gov.cn  邮编:528200  技术支持:佛山市南海区政务网络中心
CopyRight © 2009-2022 by Nanhai People`s Government of Fosha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2067547号-1  公安备案编号:4406050200034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