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发言材料:互联网+区域医疗协作服务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6-03-01 09:57:58 发布人:区政协_Admin 信息来源:南海政协

农工党南海总支

    一、案由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指出: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坚定不移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统筹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相关领域改革。

    互联网+智慧医疗将是助力新医改的重要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也正迈入智慧时代,加快推进感知健康和智慧医疗的建设与发展,不仅是对“健康中国2020”提高全民健康目标的强力支撑,更是落实新医改、“3521工程”,全面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智能的医疗服务的必然趋势。

    在国家新医改方案的统一指导下,通过智慧医疗,实现居民获得优质的卫生服务、连续的健康信息和全程健康管理;卫生服务机构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公共卫生专业机构有效地开展疾病管理、卫生管理、应急管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卫生行政部门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强化绩效考核以及加强监管能力;医保、药监、计生、公安、民政等部门协同开展工作。

    二、现状和困境

    目前,南海区3家区直医院均于2011年升级为三级甲等医院,10家镇(街道)医院全部步入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行列,15家公立医院和130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共同形成了“十五分钟就医圈”,目前南海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已投入建设,其他公立医院的硬件建设均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全区目前共有国家级重点专科3个、省级重点特色专科8个,市级重点特色专科7个。评选出10名南海名中医和10名南海名西医。在社区大力推广中医中药和妇幼保健技术,全面实现了“村村都是健康村”,成功创建了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南海公立医院建设取得非凡成绩。

    但是,南海区公立医院的发展在以下几个方面面临一系列问题:

    (一)人才流失严重

    全区公立医院医护人员流失量大,且流失的是高层次、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力量。我区公立医院医护人员和退休人员待遇均较低;与内地部分地区相比,待遇提升幅度慢,出现人才向内地回流的现象;二是全国范围内医护人员普遍短缺,高层次人才成为抢手资源,人才市场竞争激烈,我区竞争优势并不明显;三是随着民营医疗市场的不断放开,对公立医院人才的引进形成了较大的竞争力。

    (二)公立医院承担医保亏损

    由于受医保制约,目前全区公立医院医保出现亏损,医疗技术服务水平提高速度放缓。2013社保年度(2013年7月-2014年6月)拨入医保基金7.52亿元,实际发生医保费用8.75亿元,医院实际承担医保基金1.23亿元。

    (三)公立医院运营困难

    医院目前执行的医疗服务价格标准仍是2006年的标准。随着医用商品价额不断上涨,医疗成本不断增加。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偏低,特别是技术劳务性收费标准较低,业务收支难以平衡,医院结余量不大,难以维系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医院基建压力过重也是制约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基础薄弱

    由于适合社区工作的全科医生在全国范围内均较为紧缺,因薪酬不高、职称晋升难,全科医生成长链条出现瓶颈,培育渠道不畅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现招聘难、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尤其在西部地区这一问题更为突出,目前以购买医院服务的方式维持运营。

    (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药受限

社区的药品数量受基本药品目录限制,不能使用基药目录以外的药物,无法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导致了群众不得不到大医院开药,增加了群众的就医成本,也加大了医院的负担。

    (六)公立医院信息共享缺失

    信息系统繁多,“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现象严重。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90%以上的医疗信息化系统仍然未能实现互联互通,宛如一根根“信息烟囱”和一个个“信息孤岛”。

    (七)医疗资源不平衡

    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平衡,资源有限,利用有限。中国人口占世界22%,就仅有的这些资源80%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居民“看病难”、“看病贵”、“三长一短”问题严重。

    因此,目前国内政府及医疗机构都在积极引入智慧化手段,希望通过智慧化手段来解决上述问题。如将优质医疗资源的经验进行数字化,同时建设平台进行分享。推进医疗和健康数据的互通、互联、互认以解决信息孤岛等。

    探索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政策模式,理顺不同医疗机构和医管机构关系,建立起面向医院和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监审机制。未来城市医疗的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从疾病医学模式,转向健康医学模式;从医院信息化管理,转向个人/家庭健康信息管理;从医疗卫生服务,转向以人为本的全民健康服务。

    三、建议

    (一)完善和提升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标准

    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是解决“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 的重要基础,也是智慧医疗的前提条件。

    按照国家卫计委相关标准,佛山市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取得4级成熟度的成果,已实现全市卫生计生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全面提升我市人口健康信息化应用服务水平。

    在上述成绩基础上,建议继续推进全市(含南海区)统筹规划的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标准的实施。并在此基础上考虑拟定向更高标准(五级)的行动计划,确保信息数据的质量和完整,实现更高效能、更便民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

    (二)推进卫生信息化向区域医疗服务协作平台化迈进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为了更高效率地实现便民惠民医疗服务。建议进行南海区区域网络医疗服务协作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化平台向服务平台演进,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结合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实现医疗服务资源的网络协同服务,充分发挥南海本地优质医疗服务资源效能,并在未来实现更大范围的卫生信息化共享,为南海在医疗服务资源方面争取获得更多的优质医疗服务资源的协作和支持,真正实现惠民和便民。

    (三)依托医疗服务协作平台提升基层健康服务能力

    引导群众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是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的重要途径。如何迅速和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赢得社会民众信任和认同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建议以基本医疗和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切入点,建设全区统一使用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实现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社会医疗机构使用该系统,在此基础上建议部署更轻量级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协作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盘活已投资建成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依托医疗服务协作平台,增强社区医生的服务能效。具体建议有:

    1、构建云健康平台,有效整合专家资源

    在医改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对医院的整合和改制,但是仅仅是架构的调整,并没能实现组织的再造。建议在政府主导下,通过信息化云平台,打破医院界限,组成一个高效的团队,从事专业化个人全面健康管理与服务解决方案的提供者,使之成为社区医生的坚实后盾。形成专家医生—社区医生—医疗社会工作者—社工的有效运作链条,让医疗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另一方面,通过构建一个开放的健康管理平台,将来还会接受更大更多的云健康平台资源的帮助。

    2、建设应用南海区远程医学中心

    深化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建设,全面实现区内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接入。提供影像会诊、临床会诊、心电会诊、病理会诊、手术会诊、交互式会诊、远程培训等业务功能,实现区域优质医疗资源的互通共享。通过引入优质临床重点专科中心、专病中心的医疗专家参与网络医疗服务协作,实现高效能地网络医疗服务协作,增强医医协作和医患会诊等服务价值,让医生专家之间更加易用好用网络医疗服务协作平台系统。

    3、探索协作服务机制和利益分享

    建议在政府主导下,研究协作服务机制和配套政策,整合政府主管、医疗机构、信息化工程相关部门资源,协调和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协作服务产业链和利益分配机制。

    4、以互联网思维,探索资本合作

    加大上游资本投入,如建议结合国家最新健康保险可以抵税的政策,结合微信和支付宝等移动互联网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应用,增加健康险网购、体检预约等,引入更多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和便利的自助挂号、预约挂号、自助缴费、就诊服务、体检预约、健康保险等关联服务。通过引入的健康险合作方,盘活相关项目的前期投入。

    (四)通过互联网+区域医疗协作服务做实家庭医生模式

    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但是,当前社区家庭医生人力资源不足,社区家庭医生服务能力不足,社区医疗服务站设备不足,导致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乏信任和认同。

    通过互联网+区域医疗协作服务,聚合广泛的社会资源、社会力量,发挥资源的市场配置效力,多措并举发展健康服务业。改变原有的面向疾病管理的服务模式为面向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具体建议如下:

    1、利用网络技术,将服务延伸到家庭

    建议利用社会资本和资源,引入符合医学生命信息采集监测智能终端及服务平台,以广播电视已覆盖所有家庭网络为支撑,将居家养老和健康医疗相结合,为居家提供增值服务。

    健康监测产品的使用,实现自助式生命体征的检查并传输到医疗机构,收集人体健康状况的生命体征数据,对医生初步判断个人身体的状况有巨大帮助,通过长期的体征自检数据趋势的比较可以实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早发现不仅降低治疗难度,而且对医保体系而言也降低了资源消耗。作为疾病预防与治疗的前置性手段,可实现将公共卫生服务从目前达到的社区覆盖直接延伸到家庭覆盖,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能通过系统采集的健康数据,迅速实现和补充电子健康档案数据。通过基于家庭的生命体征自检,可以有效地缓解目前医疗就诊体系的压力。

    健康监测产品的使用,一方面可以充实已建成的佛山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症状监测系统的内容和价值,扩大和充实全市学生健康监护信息系统等服务对象;另一方面通过提供健康监护提高社区医疗服务能力,以增值服务增加其收入水平,提高社区医生队伍的稳定性,并进一步增强社区医患关系和信任度,实现最大限度的便民惠民。

    2、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家庭医生的效能

    通过信息化建设,将社区服务机构的检查设备数据传送到专业性更强的医院会诊。如在各个服务站点配备心电网络系统,再联网某个区级医院心电会诊中心,终端负责检查描图,图像即刻传送到会诊中心,由会诊中心的医生负责分析并提出诊断意见反馈社区,所有资料并可保存备查,这样就能在短期内有效提高社区的医疗服务水平,赢得患者信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总之,通过信息化创新、系统集成、医疗协同等技术手段,建立互联网+“区域医疗协作服务平台”,构建以人为本、以医患为中心、以物联网、信息化网络为载体的区域智慧医疗综合服务体系,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或家庭”的惠民就诊模式;实现医院信息、管理、服务的全面完善与提升,实现医院运营体系的增值与高效;实现远程医疗与多元化医疗服务,形成覆盖城乡的预防保健、康复护理、诊断治疗、疾病预控、健康宣教与医疗咨询的健康体系,实现智慧佛山、幸福健康的理念。

主办:佛山市南海区政协办公室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新三路7号  联系方式:0757-86337482
邮箱:zx@nanhai.gov.cn  邮编:528200  技术支持:佛山市南海区政务网络中心
CopyRight © 2009-2022 by Nanhai People`s Government of Fosha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2067547号-1  公安备案编号:4406050200034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