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发言材料:关于南海区群众文化事业高水平均衡发展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2015-04-02 17:19:14 发布人:区政协_Admin 信息来源:南海政协

关于南海区群众文化事业高水平均衡发展的几点建议

民进南海总支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南海历史和现代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成就,究其根源,离不开南海固有的优秀文化气质,只有文化的终极价值,才可以解决经济发展的问题。文化保护及弘扬、环境治理、社会矛盾解决、公民素质提高等,与经济社会发展共生共荣,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一直以来,南海区政府高度重视群众文化事业,逐年加大投入,群众文化建设态势良好,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是发展主流。坚持推动文化与社会管理创新相结合,因势利导建立完善规范化、常态化的民众文化参与机制,通过完善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村居延伸。坚持以文化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培养一批具有文化影响力的创意品牌,实现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形成“一中心、双极、多基地”的文化产业载体布局和联合招商大平台。经过不懈努力,南海区形成了“潮涌灯湖”、“文翰樵山”、“动感狮城”三张文化区域名片,极大促进了我区群众文化的开展。

近年来,南海区还先后成功建设了“广东省文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了“中国曲艺之乡”和“西樵山国家5A级风景区”;2014年12月,南海区文体旅游局(现区文化体育局)荣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南海区副区长冼富兰代表南海介绍经验。

应该说,南海群众文化事业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也得到上级和南海市民的肯定。但与群众不断增强的文化需求相对照,政府如何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通过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现,引领南海群众文化事业在高原上再攀高峰,实现南海群众文化事业在高水平上均衡发展,是区政府在未来一段时期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我区群众文化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全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统筹不够

    1、群众可参与的文化活动不少,但精品少

    我区群众文化活动过于注重活动的娱乐性和休闲性,忽略了活动的创造性和发展性。群众文化活动不少,但缺少国内“名片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比如上海群众文化节、深圳民工街舞进入央视等精品。在“一镇一品”的文化战略背景下,各镇(街)都有群众文化品牌,但缺失引领,不能将各自品牌节目再度整合,合力无法形成。另外,宣传部门、文化局(馆)之间协调不够,各自为战,联动机制尚未形成。

    2、群众文化开展缺乏长、中、短期科学规划

我区在南海文化发展行动计划中提出了三张“文化区域名片”,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既缺乏全区的统筹规划指导,也缺乏全区性的文化发展研讨会,导致了文化工作人员无从下手。应该怎样科学高效的开展该项工作,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群众、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民间力量的潜能未能充分激发

十八大明确提出“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可见,群众自身的创造力的重要性。在我区,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调研,我区每一项文化活动的群众参与度只维持在5-10%左右,群众的参与热情未能被有效调动起来。同时,民间虽然有很多群众自发组织的演艺团体,但因为缺乏政府资金扶持、企业资金注入,很多团体常年处于亏损的状态。

    (三)人才老化,高端人才缺乏,活动内容不够新颖

    在文化队伍建设方面,全区从事群众文化的专业人才只有几百人,和全区30多万人口的基数相比,仍有较大的人才缺口。镇(街)的专业人才陆续退休,并且只享受企业员工的退休待遇,返聘的动力不足,而现有的工作人员中聘员居多,创造力不够,出现了文化人才青黄不接、人才断层、高端人才引进渠道不够畅通、人才流失严重的局面。在群众文化活动内容方面贴近百姓生活,反映百姓关切的节目少,草根艺术家的梦想平台也未能很好的搭建。

(四)现有的软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文化需求

虽然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但与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及广大群众的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缺口。区、镇、村(居)三级横向对比,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处于全省前列,但不均衡,东部地区处于劣势,尤其是作为中心城区的桂城,场地严重不足,缺乏标志性的文化地标建筑。从全区来看,目前的演出场所设计标准不高,难以满足专业演出的要求,更缺乏高雅艺术的专业舞台。

二、我区群众文化事业高水平均衡发展建议

(一)完善规划,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均衡发展

通过座谈会的方式,听取文化工作者、艺术家、企业、群众等各方面的声音;引入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参与制定适合我区文化定位及文化发展的短期、中期、长期相结合的群众文化发展规划。同时,立足全区实际,统筹与整合镇(街)群众文化资源。在一个平台上统一制定和实施群众文化发展远景规划,“一镇一品”由独唱为全区联动合唱,从“独角戏”到“群英会”,点点结合,点面结合,形成合力。另外,借助南海金融高新区项目,落实好文化审核政策,在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引入文化元素,达到经济和文化同步发展的均衡局面。

(二)加大投入,东、中、西部群众文化设施均衡发展

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但与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及广大群众的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缺口。据统计,我区的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仅有0.15平方米,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场地严重不足。随着西部、中部一大批标志性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使用,东部片区文化设施,特别是标志性群众文化设施的不足就更为明显。建议在千灯湖后期规划中,选择适当的地方建设东部片区的标志性群众文化设施,如:南海少儿活动中心、南海演艺中心等。

    (三)完善机制,专业和业余、政府与民间群众文化队伍均衡发展

    应重视抓好专业和业余两支群众文化工作者队伍,做到力量互补、均衡发展。聘请文化专业型人才充实到文化战线上来,也可与大学商定开设“群文系”,培养适合我区群众文化发展的专业人才;群众力量方面以文化工作积极分子为核心,建立一支文化志愿者队伍,引进“文化义工”、“文化钟点工”、“文化辅导员”机制。同时,要重视民间群众文化队伍建设,逐步培育和完善公共文化类社会组织、社会机构、行业组织。凡可通过购买方式实现的,政府坚决退出来,凡可让文化社团操办的,政府坚决不包揽;企业方面,放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准入政策。通过完善税收减免等相关经济政策,简化审批登记程序,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捐助机构、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群众文化服务。 

(四)接地气出精品,休闲娱乐文化与精品文化均衡发展

在《醒狮大头佛》节目进入央视春晚、《远方的家》到南海实地拍摄、播出,一批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胜出的基础上,创作更多的弘扬南海的优秀传统文化、新颖现代文化等贴近百姓生活的文化活动。在此基础上,学习借鉴《西湖映像》、《刘三姐映像》等成功文化品牌,以文化论坛等形式为载体,将全国知名学者、专家请过来,为我区量身定做文化口号及发展规划,立足于南海区特有的传统岭南文化,进一步挖掘、提炼出唯我独有、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主题活动,打造精品,创造南海文化品牌。

(五)结合新媒体,提高群众文化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搭建群众文化活动微信、微博平台,由各级文化主管单位将群众文化开展的内容进行全区性的广泛传播,扩大群众参与的广度。通过发布 “网络英雄帖”、“微信求点子”等方式广纳贤才,再依托项目申办、活动赞助、社会招标、政府购买等各种形式,激发社会机构、民间组织的无穷创造力,提高群众文化的深度。

主办:佛山市南海区政协办公室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新三路7号  联系方式:0757-86337482
邮箱:zx@nanhai.gov.cn  邮编:528200  技术支持:佛山市南海区政务网络中心
CopyRight © 2009-2022 by Nanhai People`s Government of Fosha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2067547号-1  公安备案编号:44060502000347
网站地图